(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2日訊】為了讓孩子進名牌小學、中學或高中就讀,家長們想盡辦法遷移戶口,是兩岸共同的現象,但為了讓孩子唸上好大學,進行跨「省」移民,就是特有的「中國特色」了。
據中國時報8月12日消息﹐ 大陸高考(大學聯考)制度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在全國統一考試的情況下,如果要錄取北京大學,對戶籍設在北京考生的分數要求,可能比設在浙江考生要低將近一百分。也就是說,一個錄取北京大學的北京考生,在浙江可能連二流三流的學校都錄取不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大陸允許各個學校訂定自己的招生辦法,例如北京大學,根據先前的資料,就保留了八分之一的北京戶口名額,然後再把剩餘的招生名額下分到大陸其他省市地區。一個當年曾經遭受這種不公平制度「殘害」的北京媒體工作者就說,他考試那年,北京大學在他們省裏只收十幾個名額,他差個幾分,就被擠到另一個二流學校。
或許感受到外界的不滿,今年北京脫離統一考試,開始自己獨立命題。但這種辦法只是換湯不換藥,只是把北京市高考的錄取分數線和其他地方在名義上「脫鉤」,顯示雙方在分數線上沒有比較性,但事實上,北京市考生的錄取率仍遠高於外地。
大陸今年共有五百二十多萬人參加高考,由於擴大招生的結果,整體錄取率超過百分之五十,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這一比例更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過去由於戶口管理嚴格,即使有怨言,這種辦法還行得通,但隨著大陸近年戶籍政策放寬,戶口遷移不再是難事以後,由於高考的地區分數線差異而引發的「高考移民」,就在今年高考後出現了高潮。
一個來自內蒙古、途經北京的學生家長說,他準備送他的孩子到海南去唸高三。他透露,他孩子就讀的學校中,今年有五十多個學生把戶口遷到海南,目的就是準備在海南參加高考。雖然海南與內蒙天南地北,該地高中的教學質量又未必好於內蒙,但他們的理由非常簡單,在內蒙進不了錄取線的,到海南能進錄取線;在內蒙進不了重點大學的,到海南就能上重點大學。
該名家長表示,就在這五十多名學生遷往海南的同時,那所內蒙的高中,今年同樣接收了數十名來自山東的學生,而他們的理由同樣簡單,因為居住在該地區有很多山東人,孩子有人照應,而內蒙的高考分數線又低於山東。同樣的,大陸浙江、江蘇、湖南等一些高考分數線較高的地區,高考大移民正愈演愈烈。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雖然分數線低,但由於戶籍管理嚴格,到這些大城市設籍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因此也造就了一種特有的高考移民經濟。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周邊一些小城鎮投資五十萬元人民幣,再買上一間小房子,就能獲得北京戶口。許多外地人來北京投資買房子,就是為了孩子高考能享受北京的低分數線。此外,學校方面因為有額外的收費也成為這種怪象的受益者,還有一些中間牽線的「中間人」,也賺飽了各種中介費用。
該名來自內蒙的家長說,他送孩子到海南除了交給幫忙的人一萬元,他和孩子的路費、租房費、學費等又是一筆不小支出。此外他還向工作單位請了三個月的假。他說︰「我們在落後地區生活了半輩子,不能讓孩子再吃苦」。
大陸高考另一項不合理安排,是「級差」制度。根據大陸高考體制改革,既讓學生挑學校、也讓學校挑學生,於是大陸一些名牌大學只願收取「第一志願」的學生,許多即使成績已經達到錄取分數的學生,由於把該校填進「第二志願」而落榜。
或許是抗議聲音太大,今年開始,大陸有關部門明令,各個學校必需明確訂出「級差」,也就是說,對「第二志願」學生比「第一志願」學生多要求的分數,必需明確說明。不過,根據了解,這個「級差」經常高達五十分,最終仍造成不合理結果。
這一切,還只是幕前的不公平或不合理,幕後還有更多的文章。一個正在書店查閱北京各高校錄取分數線的錢姓學生說,「條子學生」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他說,任何人都知道,每年從六、七月開始,都有大量的「條子」遞到老師手中,在同一分數線,有沒有「條子」,與錄取在什麼學校,經常是天差地別。
他笑說,會遞下「條子」的,已經不只是達官貴人,一些對學校構成切身利害的單位或個人,也經常下這樣的「條子」。至於有沒有效果,他說,就看學校如何權衡了。日前北京媒體刊出一則新聞就說,北京各高校招生主辦的負責人近期普遍出現一種奇特行為,要不是關掉手機,就是更換手機號碼。看來,他們對各方的「壓力」也快承受不住了。
大陸一些沒有權貴背景的家長,當孩子不能進入理想學校時,唯一選擇是進入「復讀班」,但想進入有名「復讀班」也不容易,現在才剛放榜,已經很多人在排著隊呢!(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