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27日訊】在目前的中醫學院校之中﹐ 課程很多﹐但是確缺少了醫德這一門課程。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有名 著《大醫精誠論》﹐專講醫德﹐載于”千金方” 之中。而今人只重方劑﹐求醫術的提高﹐確很少注意醫德的修養﹐ 以至在社會上流傳著”……… 三等人手術刀--拉開肚皮要紅包” 的民謠﹐ 更有假藥﹑劣藥以及偽劣醫術騙取錢財者充斥于市。尤其在商品社會的今天﹐廣告起了很大的作用﹐雖不可以忽視經營﹐但更應該注意口碑﹐尤其不可不注意醫德﹐這是一個醫生的人品﹑道德和醫術的總稱。
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論》開端便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而今醫者治病之時﹐是否安神定志且不論﹐是否無欲無求專想為人治病﹖為救人之苦﹖孫思邈的這些話對照我們今天的人至關重要啊﹗
孫思邈又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想到此處﹐今日醫者反此行者極多﹐比如不久之前媒體報導﹕上海一婦女被汽車撞傷﹐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司機跑掉。她丈夫帶她去醫院﹐院方要20萬元押金﹐因交不出錢而被拒之門外。而該婦女無人救治﹐坐以待斃﹐夫妻回家﹐尚有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三口飲毒酒自殺……似這樣的悲劇﹐與古人醫病的宗旨已是背道而馳。無論醫生或醫院領導都已喪?陘H之道﹐更不用說醫德與他們有什麼關係了。車禍之婦人﹐入院求醫﹐命在旦夕﹐醫院之人若有一分大慈惻隱之心﹐重傷婦女一家三口何至殞命﹖
此外﹐作為一個醫生如果慾唸過多﹐不能克制自己便很難專心治病﹐所以“大醫精誠”中有道﹕“又入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選荐﹐食如無味……”如果達此境界﹐則醫德可鑒﹐醫風可欽﹐病患見其人品﹐已有所托﹐似無懮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