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时报》美国版358期-今日话题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自然》雜志:物理學否認克隆

李予群

克隆這個名詞是現在生命科學的大熱點,自從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問世以來,人們對克隆技術越來越熱衷,從科學家到普通老百姓,克隆這個詞越來越琅琅上口了,但是克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克隆人又意味著什么,有多少人深思過呢?用最淺白的語言來說,克隆的意思是對一种物質、或者對一個生命的翻版,也就是做一個一模一樣的母體。修煉界及傳統的正教是反對克隆的。物理學家們是怎么看待這“一模一樣”的“复印件”呢?

今年5月21日的《自然》雜志發表一篇評論文章(1),文章說物理學家認為不可能做出完全相同的克隆,不論是有生命的生物還是沒有生命的物體。盡管量子物理也在試圖复制量子粒子,比如原子、光子,但是這种复制絕對是有复制誤差的。按照物理學的原理,要复制一個完全一樣的粒子,除非這個原始粒子被摧毀,否則新复制的粒子不可能達到原始粒子完全相同的狀態,這兩個粒子是不可能共存的。

那么這個原理是否适用于有由無數粒子組成的大的生命體呢?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物理學家證實了:“無法克隆”的理論也适用于經典的多系統,他們發現不可能复制一個与原系統完全一致的系統,如果要复制,就將打亂原來系統的狀態,也就不是原系統了(2)。

文章說,按照這個原則,生物克隆也絕不可能复制一個与原版完全相同的個體,在這個新個體內的粒子分布和狀態与母體不可避免的有很大差別,所以物理學家根本不承認真正克隆的存在。

很多人對克隆技術和克隆動物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覺得通過這种技術可以复制一個和自己生命一模一樣的“我”,他們很好奇地想知道世界上有兩個“我”會是什么樣呢?從物理學家的結論來看,即便是克隆出來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生命,那個生命卻不是你,而你卻有可能被摧毀掉,因為那個生命想占有你的位置。相信誰也不想在自己身上上演這樣一出科幻片吧:克隆人代替了真正的人,可是就是用基因都檢測不出誰是真正的你,只有你自己的精神知道你才是那個人,可是為時晚矣。(原載正見网)

參考文獻

1. Philip Ball, Physics bans cloning. Nature May 21, 2002
2. Daffertshofer, A., Plastino, A. R. & Plastino, A. Classical no-cloning theorem.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8, 210601, (2002).
————————————-
香港人不信任解放軍

·王珍

日前﹐中共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司令員熊自仁在中共的雜志上發表評論文章,紀念解放軍進駐香港五周年。熊自仁在文章中坦承﹐香港居民對駐港解放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并要求駐港部隊嚴格遵守《基本法》和香港的法律。

熊稱,由于香港与中國政治分离一百多年,長期接受英國“殖民主義”教育,加上境內外“反華”和“極右勢力”的造謠中傷,使香港居民對解放軍普遍“不了解”,甚至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見和隔閡”。

他說,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西方式的“自由”、“民主”、“軍隊非党化”、“軍隊非政治化”等政治觀念和社會思潮“很有市場”。熊指﹐香港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獨立的政治體制,對駐軍官兵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長期的”。同時,香港党派林立,國內外各种“敵對勢力”時刻伺机對駐軍人員進行”腐蝕、拉攏、策反”等活動。他要求香港駐軍在复雜而又嚴峻的考驗面前,要“身在資本主義,心向社會主義”。

熊的這篇講話引起海外傳媒極大關注。美國、英國、臺灣媒體紛紛轉載他講話的部分内容。海外媒體看來,根據中共政治運作習慣,熊在香港回歸五周年之際發表這番講話,被外界視爲駐港解放軍和香港居民關係極不融洽的信號。

目前,部分香港居民對解放軍武力鎮壓1989年的天安門學生示威不滿,除了對此強烈譴責外,也擔懮香港可能發生類似的事件。駐港部隊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住進香港,進城時沒有得到香港居民的熱烈歡迎。

————————————–
時代雜誌﹕九一一導致人們談論“世界末日”

六月二十三日公布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百分之十七美國人相信,聖經啟示錄中所形容的世界末日將在他們有生之年來臨,百分之四十二相信世界末日終將來臨,百分之三十三相信世界不會有末日。

在時代雜誌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合辦的這項民調中,百分之二十三受訪者表示,去年九月十一日恐怖份子在紐約與華府兩地發動的攻擊,早在啟示錄中預言,但百分之六十四受訪者不同意這種說法。這項最新民調結果也顯示,去年九一一後百分之三十六美國人曾與他人談起聖經中有關世界末日的記載。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聖經與啟示錄:為什麼更多美國人閱讀有關世界末日的著作,談論世界末日?」為主題的封面故事。時代雜誌巡迴編輯吉布斯指出,即使在信教較不虔誠的美國人當中,也有人表示他們看到了世界末日的預兆。
————————————–
世足賽中國經濟損三十五億
–多數民眾辦公時間看足球轉播

世界杯熱潮下,媒體近日紛紛報導世界杯經濟為大陸帶來利益。但北京安邦集團研究總部策略分析師陳功認為,世界杯為大陸帶來的利益可能得不償失,以大陸球迷在辦公時間平均觀賞兩小時比賽計算,將造成三十五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圖為六月四日北京球迷在一個大電視屏幕前觀看球賽。(法新社)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世界杯期間,特別是大陸隊三場比賽直播時,大陸民眾在家中、辦公室或街頭全神貫注觀看球賽。專家說,大陸對巴西的比賽,全大陸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收視人口觀看戰事,總計超過七億人。不少雇主被迫容許雇員在上班期間觀看比賽。

据大陸中央電視台統計,在世界杯開打前已有四億元的廣告進帳,開賽不到一周,即有五千万元的追加廣告,比一九九八年世界杯的廣告額多出四倍。不過,陳功認為,多數大陸民眾在辦公時間觀看電視足球轉播,對大陸經濟的影響十分惊人。

陳功分析,目前大陸國內生產總值 (GDP)約十兆元,全大陸每年工作時數約兩千個小時,換算成每小時价值五十億元。以平均每人上班時間觀看兩小時比賽計算,總體經濟損失上百億元。不過,并非所有人都看世界杯,因此按百分之七十的調整值計算,損失仍高達七十億元左右。陳功說,個別服務行業收入會因比賽增加,例如媒體、餐飲等,但這些行業占 GDP的比重并不大,即使可彌補一半的損失,一場世界杯的影響仍可達三十五億元。
——————————————
華盛頓時報:香港經濟困境

香港主權移交五周年前夕,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指出,近期香港失業率躥升、民眾財產縮水,香港正面臨經濟下滑的「新現實」,是否可以順利轉型為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來因應亞洲其他城市的挑戰,將是香港未來十至二十年所要積極面對的。

据工商時報編譯報道,今年四月,香港失業率攀上七.一%的歷史新高,失業人口達到二十四万五千人;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宣布破產的人數已經成長三倍。在一九四九年,許多人由逃到香港求生机,如今,他們的下一代正越過邊界回到大陸排隊找工作。

更糟的是,香港在過去五年來,不動產市值縮水60%,盡管港府推出各种措施來防堵史無前例的財政赤字,許多家庭的淨資產仍不斷減少。港府經濟顧問鄧廣堯認為,主要原因是過去五年來,香港遭遇兩大沖擊:首先是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机,而當香港正要复蘇時,去年又再度遭遇全球經濟下滑。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顧問謝弗指出,香港正在努力尋找新的定位,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內,香港必須与吉隆坡、台北和漢城競爭何者可成為亞洲的主要中心城市。國際貨幣基金最近評鑒香港的貿易依賴度時則指出,就長期來看,香港的未來將取決于与大陸整合的能力。「當對大陸轉口貿易的功能逐漸消失之際,香港應該努力轉型成為高附价值的金融和商務服務中心。」
—————————————–
中共元老薄一波醜聞大披露

屈豆豆

如果沒有對香港《文匯報》記者姜維平的狠毒的打擊報复,可能薄熙來的大名還沒有現在這么響。由于薄熙來的大名又導致了媒體時而對他94歲的父親、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前副總理薄一波的報導。后來姬胜德被審查期間,姬鵬飛聞听儿子要被判死刑,心急如焚,竟自殺身亡,姬胜德能參加姬鵬飛的葬禮還是母親許寒冰去到薄一波家里求情,才得到江澤民的批准的。這就使媒體對這位前朝遺老的份量產生了興趣。

最近,十六大前夕,中共中央近日召開一次副總理級离、退休老干部座談會,除了薄一波、劉華清、張震等極少數人外,包括万里、喬石和楊白冰等絕大多數老同志,都主張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應該全退,認為這樣有利中共党內民主制度化。

這時薄一波出來講話了:「一、江澤民任党的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委托胡錦濤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在适當時候(如十六屆三中全會或稍后)全退。二、江澤民任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作為過渡時期,以利承上啟下,完成新一代交接。三、江澤民任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以利發揮他卓越的處理國內、國際工作的才能,帶動新班子。」

中共十六大籌備領導小組把他的意見當作圣旨拿了出來,人們不禁要問,94歲的薄一波為什么這么希望近80歲的江澤民大權在握而不希望中共當權者是更年輕的胡錦濤呢?莫非他和三權在握的江澤民有什么神秘的關系?江澤民留任能給他帶來無限的生机?

如果您有耐性的話,請允許我從頭說起。

薄一波的簡歷:曾用名薄書存 ,1908年生,山西定襄縣蔣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党。是大革命時期山西學生運動領袖,太原山西省立國民師范第一任党支部書記。是中共第七、八、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曾任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等職。1982年9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下面很多薄一波的第一手資料是您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看到的,至于有些消息還更正了《中共太子党》書中的一些錯誤消息。

*薄一波忘恩負義亂搞女秘書

1927年國共合作時期,5月,國民党山西省党部改組,實行“清貧”,凡省党部共產党員均在清理、逮捕之列。山西共產党負責人被通緝,薄一波也在其中。后來薄一波逃到了一戶人家,這戶的男主人和他的女儿不顧危險將薄藏了起來,使他度過了生死之關。在薄躲藏的期間他和那位姑娘彼此產生了好感,后來結婚生了一女,這個女儿的丈夫就是現駐丹麥大使鄭耀文。

本來日子過得不錯,薄一波的官越升越高,等他到了北京做了高官時,淫蕩本性也就越來越表露出來。其他的女人不表,只說薄跟他的女秘書胡混,怀孕打胎,又怀孕又打胎,薄向他的太太提出离婚,太太不肯,到這個女秘書打了第三個胎時,薄的結發妻實在受不了,主動給薄寫了一張條子,同意离婚。過了几十年提起來她還是淚流滿面:“那時候真是豁出命去救他,什么也沒想,我爸爸對他有救命之恩啊!他提出离婚實在是傷了老人家的心。可是有什么辦法呢,我也是一個女人,他的女秘書已經打了三個胎,我不能置她的命于不顧啊!”

這個女秘書終于如愿以償,爬上去做了高官的太太,她共生了四個孩子,第一個是個女孩,有嚴重的糖尿病,每天靠注射胰島素維持,听說八十年代初就去了美國,不知近況。其余的三個是儿子:薄熙永,前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薄熙來,遼宁省省長;薄熙成,前北京市旅游局局長,現北京六合飯店管理公司董事長。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薄一波和第二個太太正在外地療養,被強行押了回來,在火車上還沒有回到北京,薄熙來的媽媽就嚇的在廁所的暖气片上做個套吊死了。《中共太子党》一書中說是被造反派折磨死的,与事實不符。

女秘書做了薄一波的第二個太太后,秘書就換人了,薄一波的警衛鄙視地說,換了太太,薄還是常常摟著別的女人在辦公室里亂啃。

*積極鼓動參与六四屠城

毛澤東同志在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期間評价說:「薄一波的錯誤是資產階級思想在党內的反映。」

《爭鳴》月刊一九九八年六月刊報導,一九八九年五月六日,薄一波向鄧小平提出:“就目前形勢惡化發展,不能再等了,要采取果斷措施,恢复社會秩序。”五月十五日,陳云、李先念、王震、楊尚昆、薄一波等多位党政軍政治老人,給鄧小平打電話或登門拜訪對局勢惡化表示擔懮,要求盡快采取堅定措施,平息動亂。五月十八日晚十時,首批軍隊第二十六集團軍第七十七師到達京郊待命。与此同時,根据鄧小平的提議,再度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鄧小平、陳云、彭真、王震、薄一波等參加了會議。“六四”之前部署鎮壓,薄一波積極主動「功不可沒」。

*陳希同案薄一波扮小人

媒體報導,1995年春天,鄧小平收到陳希同為首的七個省級干部對江澤民的舉報信,鄧小平沒有發表意見,他把信交給了薄一波處理。薄一波是整人能手,搞倒胡耀邦、趙紫陽時,就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此次薄一波拿到信,卻把被舉報人江澤民叫來,親自把信交給江。當時的情景是,江澤民像小學生一樣戰戰兢兢地站在薄一波座前,看過信后,面如死灰,嚇得渾身大汗淋漓。但不出一個月,北京就出現了王寶森被逼自殺,中央對陳希同做出隔离審查的決定,后來判了刑,新華网報導,因為牽扯隱私所以陳希同案不公開審理。陳希同的舉報信到底寫的是什么?陳希同案為何不敢公開審理?薄一波私通被舉報人的做法不但違反組織原則,而且連做人的最基本道德都沒有。

正因為薄一波抓住了江澤民的把柄,所以,從此以后薄一波在江澤民那里很有面子,誰在江澤民那里行不通的路都要求他。江不但親自放走被國際刑警捉住走私毒品的薄的儿子,而且江与薄私底下還有很多見不得人的黑交易,說穿了就是要讓薄熙來進入中央,另外,薄一波給江澤民出了很多坏點子,幫江澤民干了很多坏事,全力幫助江澤民鞏固獨裁政權,帶頭分裂中央,人為地搞不團結。

有其父必有其子,忘恩負義的薄一波生的儿子薄熙來在文革中大搞投机、六親不認、打倒父親,划清階級立場。沒想到1977年薄一波被「解放」了,薄熙來又忙著在父親的陰影下大發利是。薄家父子薄情寡恩世所罕見。
—————————————–
人生宛如走馬燈

三舍

04-ma-BW

1970年代,由吳景中作曲、黃玉玲作詞、邱蘭芬主唱的台語連續劇主題曲「走馬燈」,詞曲雅致,故流行一時。

歌詞描述人生就如同轉動不停的走馬燈,變化莫測。其間幸與不幸,無非是環境造成;所有恩怨、世情冷暖,實不必心懷不平,也不必指望有人同情。

證諸史實,這種「走馬燈」一般,角色極端變換、命運截然改觀的公案,古往今來倒是不勝枚舉…。

譬如春秋時代,楚國人伍子胥因父親遭人誣害,憤而流亡、投效吳王闔閭;多年之後帶領吳軍伐楚,還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消恨。不過伍氏終因主張對句踐用兵而遭構陷,被夫差賜死,於五月五日投入江中,成為傳說中的錢塘江「潮神」,也成為端午節由來之一說。

類似的歷史人物,還有鄭成功的部將施琅。據傳施琅無意中窺見國姓爺的隱私,竟遭趕盡殺絕而至連累父兄;於是含恨投清,並上書康熙請命,帶領水師攻克台灣。不同的是,施琅非但未對墓木已拱的鄭氏遺體不敬,還親赴靈前祭拜、痛哭,情義遠非伍氏可比。只可惜後人重伍而輕施,顯現差別評價。

又據報導,台灣宜蘭今世也出了一個案例。主角林某在蔣氏威權時期響應投筆從戎的號召,由台大學生搖身一變為反共英雄,名噪一時。嗣後駐紮前線,卻又無端興起「大中國」思想,乃至埋名偷渡、投共求榮,家屬也因此領了不少撫卹金。時隔二十多年,最近林某因父喪提出返台申請,始爆出驚人內幕。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部分媒體不察,居然將林某比為台灣的「施琅」。若施將軍地下有知,想必非抗議不可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