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21日訊】小學生每天用多少時間做家課才合理﹖教育署首次發放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建議,高小學生每天不應花超過一小時書寫功課。有學校更訂立指標,如學生獲家長作證已盡力做家課一小時,即使習作未完成,也不會視為欠交功課。
據明報6月21日報導﹐教署將於七月向學校發放該套小一至中三的課程指引,涵蓋校內評估、家課安排、教科書、專題研習及閱讀等不同教育策略,並提供實例讓學校及家長參考。
其中家長最關注的家課安排,指引內列明功課的質素比數量更重要,建議初小學生每天花不超過半小時做「書寫功課」,高小則不應多過一小時。家課應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環繞學生日常生活為主,並鼓勵學生善用課餘閱讀。
初等教育研究學會秘書長李傑江認為建議合理﹕「現時低年級已好少功課,教署更應建議初小不用做功課、不用寫太多生字﹗」李校長說,學校會盡量讓學生在課堂完成功課,但半日制學校的時間緊迫,學生無可避免要回家完成部分功課。
東華三院關啟明小學校長余錦泉指出,初小學生的書寫家課通常要抄寫生字,高小則多些閱讀理解或專題研習等,但亦應可在不出個半小時做完。
早前中大曾發表調查,顯示青少年每天平均花三小時做家課。邵太七歲的兒子邵聰,以往每天用接近兩小時做家課,連睡前閱讀亦被犧牲。邵太想起便覺得心痛。她曾要求學校減少家課量,但有家長嫌多,也有人說少,「在職父母管教子女時間不多,寧願孩子多點家課,也不想他們早早做妥去看電視。」
邵聰就讀的培僑小學,今年向家長發問卷,了解功課數量。邵太後來發覺功課量明顯減少,兒子現在每天花一小時便完成家課。
培僑校長連文嘗認為,家課做得快不代表做得好,時間並非唯一的家課指標。不過校方也體諒個別學生的能力差異,故只要有家長簽名作實孩子已盡力而為,如做了超過一個小時,即使習作未完成,教師也不會視為欠交功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