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1日訊】少帥寫日記時是「階下囚」,做口述歷史時是自由身,寫日記寫到總統要空一格,口述歷史則痛貶蔣介石。研究少帥生平的人,增添了珍貴的兩極對立材料,「少帥學」勢更加熱鬧。
中國時報10日報道﹐張學良並不是一個勤於寫日記的人,他捐給哥倫比亞大學的日記本,從一九三七年開始到一九九○年。少帥寫日記呈「不規則狀態」,經常跳日子寫,有時數日、數週或數月未寫,有時用鋼筆、毛筆或鉛筆,晚年多用原子筆。早期比較用心寫,也比較真實,到後來看管他的警衛(由戴笠的軍統特務組成,後歸情報局管,但真正管他的太上皇是蔣介石)監視太嚴,蔣介石把他當成天字第一號政治犯,少帥精神壓力甚大,日記就寫得像是「標準本日記」。有好幾年的時間,少帥甚至用同一冊日記本寫幾年的日記,如一九五六年日記本(台北出版的「青年日記」本),從一九五六年寫到一九六○年。 日記史料 窺見心情的一扇窗
蔣經國曾送少帥一本一九五七年中央印製廠特別為蔣介石印製的日記本,但少帥並未使用,還是繼續用一九五六年的日記本。總統府過去常「賜贈」這種日記本給大官、親信,曾做過蔣介石專機駕駛員的衣復恩,在他的回憶錄中就說「以前每至歲末,蔣經國先生會週到的送來日記一本。」就是這種日記本。哥大把少帥的日記裝在二十二個硬皮檔案盒裡(美國國家檔案館也是使用類似檔案盒裝文件,如孫立人檔案),因有些日記本是一年一本,有些是數年一本,哥大在目錄上(已上網)都有註明,查閱方便。
張學良相關文件和口述歷史,皆保存於哥大巴特勒圖書館(即哥大圖書館總館)六樓善本與手稿室(Th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 ibrary),這間手稿室窗明几淨,最奇特的是,手稿室設有兩個大型玻璃閱覽屋,其作用是可以保持安靜,因手稿室展出不少名人手稿(現正展出已故敲打詩人艾倫‧金斯保書信),訪客一多就會有雜音;另一個作用為玻璃是透明的,工作人員可以觀察玻璃屋裏面的動態,是否有人破壞檔案或不守規定。一間玻璃屋專看一般檔案,如口述歷史(影印本),裝有電腦;另一間玻璃屋則專供閱讀珍貴的手稿、信件、日記等,有管理員坐鎮房間。閱者將需要的資料盒號碼紙條交給管理員,然後由工作人員從書庫搬出資料盒給管理員交給使用者。張學良、趙一荻夫婦的「毅庵書齋」,乃是手稿室中的一個小房間,僅展覽張氏夫婦的一些照片、信件、圖章及禮品,並非供閱讀之用。
蔣介石把少帥關成了舉世聞名的英雄和傳奇人物,哥大自五日正式對外開放張學良文件和口述歷史之後,使用者連日絡繹不絕,有學界人士、有媒體記者,也有一般民眾。但哥大規定,每日只能有四個人閱看信件、日記和文件,因這些材料都是原件,必須妥善照顧;至於要看口述歷史的人數,限制比較不嚴,少帥口述歷史近一百冊,都是影印本。 身陷牢籠 張學良仍樂觀以待
張學良是個樂觀、不屈的人,從他的日記裡可看出他雖身陷牢籠,甚少露出沮喪、恨世之情,對生命仍充滿希望,這也許是他克享高壽的原因。如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三日日記:「擬定起居表八點起,運動十分鐘,入廁、洗面等等至九點。九點早餐,讀書一、二小時,習字半小時。十二點半至一點午餐,走一走約十五分鐘。一點半至二點午睡,一、二小時。四點讀書一小時。十點至十一點睡。」張學良年輕時好玩、抽鴉片,是個花花大少,被軟禁後,開始大量看書,以經史子集為主,旁及政治、哲學、文學、軍事等。一九五九年二月十八日,少帥拿了一筆錢託情報局長到香港買書,日記上並未說買什麼書,也許是大陸出版的古籍或研究古籍的著作。少帥是很大方的人,情報局長幫他忙,他送了大禮(洋酒、火腿、茶葉和派克六十一型)。蔣介石御醫熊丸幫他看小病,也送一支派克六十一型。少帥知道這批人必須好好打點,否則日子難過,所幸少帥相當有錢(關於這一點,將另文論之),不在乎這些花費。
少帥很喜歡讀《明儒學案》,此間曾盛傳他是明史專家,還是過揄之詞。少帥最喜歡的也許是照相,每次有機會出遊(都有警衛在旁),少帥和趙四就拚命照相,一九五六年二月九日從台北回竹東井上溫泉「拘地」,少帥與趙四「在大溪公園和橋頭照幾張照片,經過關西,在一溪邊野餐,又照了幾張照片。」從少帥的日記中,也可看到國民黨官場送禮風氣的盛行,少帥每次都會把禮物內容記下來,宋美齡送最多禮物,過年過節必送,平時也送,禮品包括皮鞋、菸、酒、水果、茶葉、火腿、肉鬆、衣物、桌燈、糖果、咖啡和月餅等,少帥都會回贈,加上謝函。少帥的東北老鄉、曾任考試院長的莫德惠,很尊敬大家長,常送重禮。其他官員送禮物,少帥都會記下「某某人送禮,回絕」。一九五八年聖誕節,蔣經國送卡片、酒、香水給少帥,少帥則回贈蜀刻明版《三國志》和一套女睡衣給蔣方良。一九五九年過年,少帥送四盆洋蘭(在台北中山北路購買)給蔣經國,小蔣回送年糕、火腿。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五日,蔣經國送一部轎車給少帥,算是大禮。 50年代中 小蔣接管少帥軟禁
蔣經國是在五○年代中期開始對少帥「有興趣」,因少帥一直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禁臠」,小蔣甚少介入少帥事務。但因少帥是由士林官邸和情報局負責監管,而小蔣是情報頭子,又是接班人,故很自然地慢慢管起少帥之事,與少帥關係不錯,因小蔣對少帥很客氣,少帥心裡上覺得很舒服,在口述歷史中對小蔣頗為恭維。儘管如此,少帥和趙四當然知道小蔣的厲害,趙四在口述歷史中說,什麼人要去看少帥,都需經過小蔣的過濾(只有張群、張大千和王新衡等極少數人例外)。少帥住在高雄西子灣時,一些國軍高級將領曾獲准去看少帥,如王叔銘、彭孟緝、劉安祺等。
少帥的文件、遺物能夠永存哥大,乃是中外學界一大盛事,遺憾的是,口述歷史存在太多缺點。哥大本身在六年前少帥夫婦捐出文物時,即鬧過笑話:少帥的英文名字是彼得(Pete r),趙四小姐是伊迪絲(Edith)、少帥夫婦根本未出席捐贈儀式,結果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出版的哥大校內刊物〈紀錄〉(Record ),登了一張少帥兒子與媳婦在典禮上的照片,照片說明是:「張彼得及其妻子張趙伊迪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