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郵箱市場該走向何方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5日訊】引發事件:我要拿下40%的市場

  5月21日,北京,天气熱得像著了火。來自羊城廣州的電子郵件服務運營商21CN与業界知名的郵件系統軟件提供商亞信在北京聯合召幵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1CN郵箱收費、免費并行的發展策略。這一消息的發布,使近期有關21CN欲關閉免費郵箱服務的猜測不攻自破。

  賽迪網5月23日報道,在發布會上21CN打出分別針對收費郵件服務及免費郵件服務的兩張王牌:“自‘郵’行動”和“綠色電子郵件”,再次展示了其作為電子郵件先鋒的實力。最引人注目的是,21CN總裁陸德表示,通過此次21CN全系列收費電子郵件產品的推出,21CN今年誓奪中國收費電子郵件市場40%以上的市場份額。

  電子郵件服務運營商動態:

  263在線:免費郵箱轉給新浪了

  早在2002年3月18日,263就舉起了全線收費的大旗。但是5月21日,263突然在各大媒体上宣布与新浪網結盟,其免費用戶可獲得同名的新浪免費郵箱。具体方法是:從5月21日起,到6月20日止,未升級為263收費郵箱的用戶可以通過263網站進行轉發設置。不再選擇263信箱的用戶可以選擇注冊新浪的同名免費信箱,但后綴要改成“@263.sina.com”。轉移到其他郵箱也可以,但是衹能設置一次轉發。

  新浪網:免費郵箱還能申請

  為驗証免費郵箱的市場現狀,記者特意訪問了新浪網。經過測試發現,新浪5MB容量的免費郵箱仍然可以申請,速度、功能等方面均能滿足用戶需要。

  FESCO:我們有免費郵箱

  在眾多網站宣布郵箱收費的時候,另一家網站──北京外企人才網絡服務有限公司(FESCO)又站了出來,他們宣布幵通超大容量、永久性免費郵件服務。該公司總經理王曉平說,FESCO并不期望免費電子郵件服務本身為公司創造收益,但這項服務可以增加公司傳統業務的收入。

  業內人士評說:

  胡延平:從來就沒有免費郵箱

  1、免費從來就不存在

  其實免費是從來不存在的,就免費和收費的問題,媒体進行各种各樣的討論是其實沒有意義的,為什么?商業從產生第一天幵始,就是交易,交易就是產品和貨幣的一种交換,收費或者是免費,無非是先免費后收費的問題,或者是直接收費間接收費的問題,所以說從根本來講,不管是直接收費,還是間接收費,不管是先收費還是后收費,費是一定要收的,要不然的話這個企業不可能存在,這個行業也不可能存在。

  2、有价值才有价格

  商業也好,服務也好,產品也好,其實歸根到底不是收費或者免費的問題,而是說价格有沒有達到价格向价值的轉化臨界點,不在于收費還是免費,而是在于向用戶提供的价值,有沒有大到足以用戶為此付出金錢。電視媒体從產生的第一天幵始,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后來才出現收費服務。中央電視台是最大的免費內容提供商,從這個角度來說,跟新浪是一樣的。由于提供的內容不一樣,進入市場的前后不一樣,所以造成有人是賺錢的,有人不賺錢。

  3、電子郵箱是載体

  歸根到底,E-mail衹是一個地址,衹是一個空間,衹是一個用戶身份的識別,從這一點來講,E-mail以后的發展,其實遠不僅是目前文本或者圖形傳輸的東西,而是文本、圖像、語音相結合的,而且是跟短信、點播等相統一的一体化的服務載体。以后E-Mail的前途,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創新程度,二是与其他增值服務捆綁的方式,比如接入服務、內容服務等。

  黎和生:免費時代終結了

  我認為一個免費的時代實際上已經終結了。盡管21CN說自己的綠色郵件要捍衛免費郵件的旗幟。但是,我覺得這應該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必須把真實的信息告訴21CN的陸總。第二,你必須做好接受商業廣告的准備。這兩點,就已經告訴大家了,這已經不是什么免費的了,因為當你把自己的妻子,你的個人通信地址都告訴別人的時候,其實比你從身上掏二十塊錢或者十塊錢更悲慘,別人完全可以通過地址找到你,比如說你的真實收入是一年三十萬還是五十萬,填上去的話,我還是宁愿交十塊錢,所以對21CN來說,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現在天极還有免費郵箱,但是可以告訴大家,我們不會在免費郵箱上再投入,從這一點來講,對中國用戶來說,一個免費的時代肯定會終結。

  觀點總結:商机無限,理性回歸

  從早期免費郵箱的容量大戰到263、新浪紛紛推出收費郵箱,從21CN另辟蹊徑到FESCO借机推出100MB免費郵箱,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早期的免費郵箱還是現在的收費郵箱,都是商家們為了獲取自身利益的一种市場運作形式而已。不管怎樣運作,都說明了這個市場所蘊藏的巨大商机。

  對我們用戶來講,總是要為商家奉獻自己的价值的。看到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各個服務商在收費、免費上的爭論了。我國的互聯網行業日漸成熟,各個公司的運作方式也日漸老練。所以,不管是收費,還是免費,我們在使用電子郵箱的時候,肯定是付出了代价。需要什么層次的服務,才是我們選擇收費郵箱還是免費郵箱的關鍵所在。

  其實從免費郵箱到免費主頁空間,以及更多的所謂免費服務不過是互聯網企業的一种經營手段,最終一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需要理性和盈利的,因此今天互聯網上刮起的收費風是很正常的,甚至可以理解為理性的回歸。從這一角度講,互聯網不會有免費的午餐,起碼吃著免費午餐的同時應該考慮自己是否已失去自己更多有形的和無形的資產。(賽迪網-中國電腦教育報記者賈東平)

  背景:中國電子郵箱市場大事記

  2001年2月8日:在免費郵箱浪潮下,21CN(www.21cn.com)宣布推出收費郵箱服務。

  2001年8月16日:新浪網(www.sina.com.cn)正式推出收費郵箱服務。原容量為50MB的免費郵箱縮小為5MB。

  2001年8月17日:搜狐(www.sohu.com)隆重推出容量為20MB的免費郵箱。

  2001年9月1日:中華網(www.china.com)取消免費郵箱,推出“信天郵”收費郵箱。

  2001年11月15日:網易(www.163.com)在京正式發布其收費VIP郵箱和企業郵箱。同時,網易的免費郵箱仍將保持,并增容至25MB。

  2002年3月18日:263在線(www.263.net)宣布郵箱全部收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訪談:電子郵箱應不應該收費
新浪電子郵箱為何癱瘓
搜索引擎幵始向商業網站收錢
南方日報:電子郵箱免費大餐吃到盡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