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一日專電)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在北京熱鬧的餐廳,你很可能遇到質問「共產黨到底還代表什麼」的老黨員,他自己的回答是,「什麼都不是,也許還代表穩定,可是理想是絕對沒有了。」
報導說,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為了回應黨員所感受到越來越大的認同危機,已經開始積極找尋一套新的原則和政策,藉以規劃全黨的未來;積極尋求改革,以確保在日漸市場取向、日漸多元化的社會裡,它還能夠維持相當的份量,至少還能存在下去。
時報指出,去年開始,曾經是封閉的黨機構也開始邀請一大堆外國政治學家──激烈批評現政權的也在所不惜──請他們前去講課,提出他們對中國之未來的建言。
中共自己的研究員也紛紛到歐洲等地取經,看看人家的社會民主黨是怎麼運作的,別國的共產黨又是怎麼渡過轉型期,轉為民主政黨的。
不論中外專家,都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中國共產黨內這麼廣泛、認真的討論改變政治制度的必要性,不過,討論的範圍不能超過會直接挑戰共產黨執政權的地步。
報導說,這一切改革之議,會有何結果目前不得而知,因為這場「痛切檢討」的主要動機是自存,不是對民主或司法獨立等理想本質的好處有什麼信念。
這則發自北京的報導說,今年秋天胡錦濤即將接掌的中國共產黨,現在正著急地找尋新的定位、新的工具,希望能夠繼續統治中國大陸。
去年江澤民提出的「三代表」論激起國內自由派人士放膽高論,例如中央黨校一位教授就敢公然恥笑控制中國大陸媒體的中央宣傳部,說宣傳部太保守,也早就落伍了。他雖然遭到校方批評,不過保住了位置,沒被清算鬥爭掃地出門。
北京一個叫做曹思源 (Cao Siyuan) 的大生意人,建議中國共產黨改名為中國社會黨,黨委經由公開選舉產生。他說,「工業改革、農業改革、教育改革我們都在談了,黨也須改革當然有道理。」
曹思源並表示,「我們必須開放辯論,討論改革政治和黨的方法;當然,沒有國內媒體敢提出這個問題」。
報導說,刺激中共內部開始討論改革的內外因素,包括高層貪腐問題和加入世貿組織;共產黨高官之所以貪污腐敗,是因為沒有制衡的力量。
去年底加入世貿組織後,北京政府面臨極大的壓力,須加速經濟和司法革新,才能保持競爭力,而經濟和法治的改革,都因為政治制度一灘死水而緩慢下來。
報導引述一位研究員的話說,例如中國大陸的法院和銀行都得聽黨的話,市場經濟要它們發揮的功能,它們很難發揮出來;政府本身不改革,國企改革當然失敗,貪污腐化也無法終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