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日訊】
古時候,有一天,“咕嚕”兩聲,太陽和月亮忽然之間都不見了,天地一片漆黑,眼見万物都快活不成了。大尖哥和水社姐這對年輕夫婦決定去幫大家把日月找回來。他們帶著除妖用的金剪刀和金斧頭,歷盡了千難万險,來到一個深深的水潭邊。水潭里忽明忽暗,原來是兩條大惡龍在里面嬉戲。它們把太陽和月亮一吞一吐,玩得開心極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看得滿腔憤怒:你們倒好!可不管人們的死活了!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同時將金斧頭和金剪刀朝潭里一仍,“嘩”的一聲巨響,潭中激起千層浪,兩條惡龍掙扎了一下,直挺挺得死在了潭底。
惡龍是死了,但太陽和月亮還沉在潭底,怎么辦呢?大尖哥和水社姐跳下潭,吃下惡龍的眼珠,剎那間,他們兩個都變得像山一般高大。他們每人拔起一棵几十丈高的大棕櫚樹,將太陽和月亮托上了山。從此,這個潭就被稱為了日月潭。大尖哥和水社姐變成了潭邊的兩座雄偉的大山—-大尖山和水社山,永永遠遠守護著日月潭。
……
日月潭昔稱水沙連,因潭景霧薄如沙,水波漣漣而得名,地處台灣中部的南投縣魚池鄉,西鄰頭社盆地,東有水社大尖山,水色盈盈、風光天成。潭畔為邵族原住民的祖居地,漢人來到后,因湖為光華島所隔,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輪,乃改名日月潭。
日月潭滿水位時,海拔近748.5公尺,面積8.3平方公里;浩瀚的水域,襯倚著翠巒疊嶂,晴天時,如鏡的湖水倒映著青山綠樹,气勢不凡;風雨如晦的日子里,嵐霧籠罩湖面,渲染出煙波浩淼的迷蒙,無論四季晨昏皆具韻味,以“雙潭秋月”而名列台灣八景。
日月潭本是一個天然盆地,在埔里盆地群中,是海拔最高的一個,也是唯一有蓄水的一處。乘船游湖是賞湖景的最佳選擇,水色山光宁靜致遠,和文物廟、孔雀園、大竹湖、德化社、玄奘寺、慈恩塔、玄光寺、涵碧樓等名胜相得益彰,增添不少人文掌故。
為了修建水庫,引濁水溪注入日月潭,由于取水口武界的水位高于日月潭,出水時便會形成40公尺高的水柱,稱為日月涌泉。水柱每24小時噴水一次,澎湃壯觀,能攝取游人惊异的目光。
玄奘寺落成于公元1965年,除釋迦牟尼佛以外,三樓還供奉著玄奘法師的舍利子。廟庭下方的巨幅浮雕,描繪著大師西行取經的路線。全廟建构素雅,庄重悠然,只有暮鼓晨鐘偶爾穿透寂靜。
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面鏡子,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說中的仙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