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日訊】數年前,美國華盛頓州農業考察團前往中國訪問時,每到一處,就分送繡有該州標誌的「綠帽子」當禮物送人。但他們沒注意到,所有人收下禮物後,沒一個人戴上它。
中國時報5月1日報道﹐最後,一位華裔團員把負責贈禮的代表拉到一旁說,「在中國,叫人戴綠帽子是一項恥辱。」
西方遇上東方,文化衝突和失態總在貿易往返中不經意出現。「紐約時報」說,儘管訪問中國的商界領袖或官員,都想極力避免尷尬,但並不容易。輕蔑男性尊嚴,可能只是其中最普遍的事例之一而已。
在這篇題為「與中國打交道的文化失態」中,時報指出,樂觀看,受到全球化影響,文化失態已不再是交易殺手,文化落差已逐漸縮小,特別是近期以來,已熟悉談判的中國人,也學會了對外國對手失態舉動聳聳肩。例如不知典故的外國官員將筷子插在飯碗上,面對習俗禁忌,中國官員也只能微笑以對。
儘管如此,正確的行為仍受肯定,失態行為則留下壞印象。時報引述在中國度過多年歲月的皮耶的話說,他曾認識一個加拿大酒商,這位酒商在上海向記者表示,他的「極品」一定可在中國大賣,理由是:在與中國文化近似的日本熱銷。
「日本」對中國、特別是上海來說,歷史緣故讓它幾乎等同於「仇恨」。當這位酒商說完後,室內鴉雀無聲。儘管後來酒商找著名國際公關公司來補救,但已無濟於事。
北京一家諮詢公司負責人鄧肯表示,應付跨國企業客人的公司,僱用一位當地人當秘書是必要的。鄧肯回憶他早前在香港摩根士丹利工作時,公司因完成一項交易準備購買昂貴時鐘當禮物,但被當地員工制止說,「這不是叫人送終嗎?」
千年積累的文化精髓,很難讓一個外國人不掉入文化陷阱。時報說,中國不精確的語言及文化規範,讓許多外國人在中國處處為難,「送傘」不行,「送書」也不行。
著名的義大利餐廳「 Va Bene」在上海開幕,原以為可在崇洋的上海大賣,但它唸起來太像上海方言「不便宜」,結果可想而知。著名珠寶商 Tiffany原以白色緞帶做藍寶石項鍊配件,但在中國僱員建議下,一律改成紅色緞帶。某些顏色在中國是個禁忌,數目字也一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