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9日訊】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否應納入兩國論的架構,這不是見仁見智的看法,而是一種實事求是的作為。
過去討論兩岸關係的思維,各方總不免從「一個中國」或「分裂分治」的架構中,找尋自己滿意,別人卻無法接受的論點,因此不論是一個中國、多體系國家、兩德模式或是統合論等,幾乎只能停留在各說各話的階段,不只中國不願接受不同「一個中國」的主張,台灣方面也無法提出說服國內民眾的說帖,使得兩岸關係一直陷於低迷的狀態。
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尤其是九一一事件發生以後,美國為了部署全球反恐戰爭,地緣戰略上有意重回冷戰時期兩極對抗的狀態。因此,從布希祭出「邪惡軸心論」、核武態勢評估內把中國、俄羅斯等列為可使用核武對象,再到美國學界主張台灣應和以色列組成「良善軸心」,以及布希說出「台灣共和國」等一連串的主張和作法,美國其實頗有「武裝」台灣,作為其進行全球反恐戰爭重要一環的跡象。在這種背景之下,兩岸關係在過去國民黨主政時期,採取曖昧不明的「一中」架構,只是阻撓台灣變成國際社會重要一員的機遇。
國際社會的現實,絕非因為害怕而委曲求全就能獲得安全,李登輝主政的時期沒有主張台獨,但兩岸關係並未比現在更好。同樣的,阿扁主政到現在雖然盡量給足了中國面子,但兩岸關係並無法向前開展。
所以,與其被動地等待中國捎來的善意,還不如抓住國際機遇,把曖昧不明的兩岸關係,以兩國論架構化模糊為鮮明,讓台灣變成國際社會真正重要的一員,才是確保台灣安全之道。 (作者王崑義,資深新聞工作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