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3日訊】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可以說晝夜不分,醒了就吃,吃飽了就睡,一直到4至5個月才逐漸形成晚上睡得多一些、白天醒的時間長一些。
到7至8個月時,80%的嬰儿已養成白天醒(偶睡一下),晚上睡覺。到1歲時,接近成人的生活規律。
所謂夜里愛哭是指白天睡,晚上醒而啼哭的孩子,不僅給家長的休息帶來困擾,哭得厲害的嬰儿還會影響鄰居。
對嬰儿本身來說,生長激素在晚上熟睡時分泌量較多,促使孩子身高增長,夜啼時間一久,身長增加的速度就會顯得緩慢。
除了上面介紹的生物時鐘尚未轉向成人化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環境的溫度、濕度、太冷、太熱,太悶,都會使小孩不适而哭鬧。
還有一些嬰儿半夜一定要喂一次奶,如果不喂就哭鬧不止。有的嬰儿尿布濕了,如果不及時更換也要哭鬧(一次性尿布可以避免這种現象)。
其他如某些疾病(佝樓病、尿布疹等)也可引起夜間啼哭。對待小儿生物時鐘日夜顛倒的現象要逐步糾正,妥善安排生活制度,白天不要讓孩子的睡眠次數過多、時間過長,孩子醒時要充分利用聲、光、語言等刺激,逗引他,延長清醒時間;晚上則要避免其過度興奮而不入睡或產生夜惊。
臥室內外要安靜,溫度适宜。要革除半夜再吃一頓的習慣;如有疾病應及時治療。
轉自﹕聯合晚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