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 甘肅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近日出土的兩千多件馬骨頭,經大陸考古專家確認是西漢時期的「天馬」屍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專家說,這為動物遺傳學研究提供豐富資料。
新華社報導,甘肅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與安西縣之間的交界處,出土簡牘、信箋、動植物遺骸及大量珍貴文物。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雙全指出,西漢時期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官府財產,配備與管理制度十分嚴格。懸泉置遺址屬郵驛機構,無論傳送公文、信箋,還是接待過往官員行宿,都少不了馬匹,因此出現大量馬匹屍骨。
何雙全說,根據與馬骨頭同時出土的漢簡記載,當時的官用馬分為不同等級,供不同身份的人使用。其中品種最優良的稱為「天馬」,和民間傳說的叫法一致。
報導說,「天馬」一詞來源於漢武帝時期,因漢武帝打仗時喜用新疆、敦煌等地的馬,還做了一首「天馬之歌」,歌頌馬種優良、體力強壯、勇猛善戰,後來朝廷官文中就使用「天馬」之稱。(中央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