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9日訊】中央電視台每晚7時30分的天气預報是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節目。隨著气象小姐、先生的指點,人們預知了各地的冷熱陰晴。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環球時報4月18日報道,首先是各种气象資料的收集。每日同一時間,各地气象站的地面常規觀測提供了溫、壓、濕、風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測網也將對流層与平流層的變化信息傳遞回來,再加上气象衛星和天气雷達收集到的資料,它們被電傳到國家气象中心,作為天气預報員制作預報的“
原材料”。
其次是制作天气圖。人們按照專門規定的數字和符號把收到的同一時間各地的气象觀測記錄填在一張圖上,這种圖就叫天气圖。天气圖就好像醫生給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況。經過特殊訓練的預報員對天气圖進行分析研究,再結合一些衛星云圖資料、雷達回波資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系統的演變過程。
第三是分析天气圖。天气預報員通過分析天气圖,運用一些气象學理論和預報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再結合我國天气、气候特征對天气形勢進行分析。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勢預報,如24小時內是否會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具体天气預報,如降水的地點及多少。
第四是用計算机進行數值天气預報。根据大气的實際情況,通過計算求解描寫天气演變的方程組,預報未來天气,這种方法被稱為數值天气預報。它已逐漸成為天气預報的基礎。國家气象中心擁有全國最先進的巨型計算机,運用這种計算能力為每秒數千億次的計算机,未來天气很快就被“算”出來。
第五是進行天气會商。天气預報的方法很多,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這么多方法做出來的預報不可能完全一致。這就需要根据最新資料進行“會診”。天气會商就是讓各种意見充分發表,互相啟發,達成一致,做出最后的天气預報結論。
最后是制作電視節目。天气預報結論做出后,怎樣讓社會各界了解呢?在國家气象中心有個影視制作中心,每天准時完成天气預報節目的制作。預報結論被改寫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們向觀眾述說,同時還配有各种天气符號及生動的天气情況畫面。這就是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天气預報節目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