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8日訊】特首董建華連任第一炮「主要官員問責制」昨日正式出台,但如何問責及罷免機制都沒有明文規定。董建華明言,即使立法會通過對某一問責官員不信任動議,也不是唯一「炒魷」的因素。這個被董建華說是「分權」的制度,引起各方疑慮及抨擊。立法會議員形容問責制是大權獨攬制,官員只向特首問責,毋須向公眾問責,充滿人治色彩。有學者更憂慮,問責局長在資源貧乏下要爭取表現,政府內部爭拗勢必公開化,令香港政局出現動盪。
據太陽報4月18日報導﹐董建華昨日在立法會上,主動反駁新制度會令特首獨攬大權的指摘。他表示,特首權力在《基本法》已有明確規定,新制度只是重新分配權力;他不但對三位司長下放權力,更是進一步向十一位問責局長放權,局長除了有充分權力制訂、統籌和執行政策外,亦要承擔責任。
至於如何向市民問責,董建華說:「問責官員有了權力就有責任,他要統籌政策、制訂政策及推動政策,他是要向市民負責,如果他出錯,更加要向市民負責,向我負責。事實上,他是面對市民。在這樣的大前提下,他會更努力去了解市民訴求,體察民意。」
不過,董的主動澄清明顯未能平息攬權的憂慮。親政府的早餐派召集人李家祥首先質疑,新制度沒有客觀、公開及具透明度的罷免機制。職工盟李卓人直斥,向市民問責只是口號式的「民情在心」、「民意在握」,架構上卻完全未能體現向市民問責的精神,充滿人治色彩。民主黨張文光更表示,問責制其實是大權獨攬制。
董建華在回應質疑時只不斷重申,官員犯錯一定會負責;但明言即使立法會日後通過對官員的不信任動議,有關問責官員也不一定會被「炒魷」:「立法會有不信任動議而得到通過,我有一個大原則,是會詳細了解和考慮為何立法會通過動議。這一定是考慮(因素)之一,但不會是唯一的考慮(因素)去作最後決定。」
董又聲言,不擔心問責官員會事事奉承:「你真的相信他們事事都會奉承我嗎?他們參與政府是為了錢嗎?為了多些權力嗎?你覺得引進的人才每個都只是聽我一把聲音,你就低估了他們。如果我請到這樣的人,我自己都失敗,我絕對不會請這樣的人。」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記者會上則暗示,問責官員日後若被投下不信任票,解決方法可能是該名官員自動請辭:「全世界政治委任的官員,都沒有一個明文規定的準則……若立法會有不信任動議,特首一定會審慎考慮,如何處理。每一個參加的局長,也有理想及尊嚴。若政策失誤,他不同終身制公務員,對離任、離職的看法會有不同,相信這問題往往會很自然地解決。」
他又補充,日後問責官員只會在兩種情況下要落台,包括犯上重大施政失誤以及人格操守出現問題。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蔡子強則憂慮,由於日後的問責局長為了有所表現,勢必互相爭權,特別是董建華欠缺領導能力,將不能駕馭一眾問責司局長。不過,曾蔭權卻認為,有爭拗不表示出現政局動盪,強調問責局長都有團隊精神,目標一致、一條心為市民服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