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3日訊】中國的文革時代結束後,”階級”這個詞似乎已經不大時髦了,除了政治上已經過氣的老左派堅持使用這個詞、二十多年來主政的實用派為了打壓自由派偶爾也祭起這面旗之外,大多數情況下,中國朝野的主流政客和學者對這個詞似乎唯恐避之而不及。
然而,”階級”這個詞可以躲避,但這個詞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卻無法躲避。聰明的御用學者於是找到了一個時髦的替代詞匯:”階層”。
從“對抗性”到“可協調性”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中國學術界轟動一時的一本新書,名字就叫《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這本書是中國官方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的重大科研課題、中國國家”十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
書名聽起來有些耳熟,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共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名著《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兩個書名之間唯一”實質性”的區別就是:如今用”階層”代替了”階級”。
用這本新書作者的話說,毛澤東寫那篇文章時,中共還不是執政黨,自然要強調”階級關係的對抗性”,如今中共已經是執政黨,因此應該強調”各階層相互利益的可協調性”。
難怪有的中國官方傳媒稱,讀這本新書”有助於加深”對中共現任總書記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就連該書作者自己也說,江澤民去年有關讓資本家入黨的”七一”講話的發表加快了他們的研究和出書速度。
“穩定壓倒一切”
然而,就是這樣一本及時體會並詮釋”領導意圖”的書,最近日本傳媒卻透出該書被中共高層下令不再發行的傳聞。
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麼,促成中共高層下達這一命令的原因似乎與中國最近工潮愈演愈烈的社會大背景有關。
據國際傳媒報道,上個月東北發生工潮後,江澤民曾召集幕僚開會,提出了一個新詞:”維穩”,作為中共的最高優先目標。他擔心東北和其它城市的工潮可能引發全國危機,他指示要盡最大努力維持穩定,保證工潮不致影響今秋召開的中共十六大和中共代際權力交接。
看來,不管強調”階級”還是”階層”,都不利於”維穩”。
“橄欖”、“洋蔥頭”與“金字塔”
因為,儘管那本關於”階層”的新書不再強調”階級關係的對抗性”,但出於學者(儘管是御用學者)對客觀現實的尊重,該書的作者承認,雖然中國已形成了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的雛形,但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還不是那種最利於社會穩定的兩頭小中間大的 “橄欖型”結構(也就是極富極窮兩個階層小,中產階級龐大),而只是一個”洋蔥頭型”結構:該縮小的階層還沒有小下去,該擴大的階層還沒有大起來。
作者的”言下之意”自然是:目前中國的社會結構,低收入階層仍然過於龐大,中間階層規模過小,這仍然很不利於社會穩定。
然而,另一位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更不客氣,她認為中國目前的社會結構連”洋蔥頭型”都算不上,仍然是極少數人居於社會上層、絕大部分人處於社會下層、缺乏中間階層的傳統”金字塔型”結構。
當然,何清漣這番話是在中國境外發表的,她因為厲言警告中國經濟改革造成貧富驚人差距而得罪權貴階層,被迫去國出走。
還是那句話,”不中聽”的詞可以躲避,講”不中聽”的詞的人可以消音或擠走,但”不中聽”的詞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卻無法躲、消、擠。
這不,最近中國的工潮又波及到了貧困的貴州、富裕的廣東、甚至高官和“大款”聚集的首都北京﹒﹒﹒﹒﹒﹒
轉自4月8日BBC中文網“透視中國”專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