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日訊】本港現時有二百五十多個交通燈路口的地底,裝有用來控制交通燈轉燈號的感應線圈。不過,運輸署為減少安裝感應線圈的掘路工程,現正試驗於交通燈柱上安裝有同樣功能的紅外線探測器﹔運輸署官員表示,紅外線探測器的準確度不及感應線圈,故只屬試驗性質,未必一定會全面使用。
據明報4月1日報導﹐運輸署高級工程師黃永光表示,現安裝於地底感覺線圈用途,是當車輛停於交通燈前線圈感應到車輛後,便會自動調校路口相關交通燈的轉燈速度﹔他表示,紅外線感應器較適合用於行人及車輛不太繁忙、小路轉大路的交通燈位使用,因可隨時調節小路的交通燈號,令交通更加暢順。
黃永光指出,除了希望減少掘路工程外,傳統感應線圈的缺點是進行其他掘路工程時,線圈便不能發揮探測車輛作用。紅外線感應器則不受任何因素影響,包括天氣。
傳統感應線圈的認車及數車準確度接近百分百。黃永光說,安裝在九龍塘的紅外線探測器去年四月已開始試驗,所收集到數據顯示,紅外線探測器的認車能力是百分百,但數車準確度只得八成五,主要是紅外線未能絕對分辨出車輛與人體。
他指出,現時署方於三處地點試驗紅外線探測器,包括九龍塘達之路與石竹路交界、黃大仙彩虹道與爵祿街交界、堅尼地城海旁與哥連臣街交界,每套紅外線探測器成本價約一萬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