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7日訊】北京青年報3月6日報道﹐一則“兩名成都作家獲下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消息近日被多家省市媒體轉載,借助互聯網絡的發達,傳播得更是飛快。但不知何故,這則聽上去似乎本應令國人很是興奮的新聞,卻招來了嗤聲一片。在某著名新聞網上,網友們為這則新聞附上的數十條評論幾乎都是質疑或輕蔑。更有人在報章上發表評論表示不屑:“真不拿諾貝爾當外人”。
■消息起源於一份越洋傳真
這種質疑真有依據嗎?先展現一下消息的原文。
消息裡寫明,其出處是成都某報收到的一份越洋傳真稱:成都作家羅先貴和羅清和雙雙獲得下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發來傳真者有兩位:一是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會長冰凌,二是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顧問褚成炎。
關於“被提名”的兩位作家及其作品,文中也有介紹:“羅清和的《方腦殼傳奇》在美國華文雜志連載反響極好,羅先貴歷時5年創作的自傳體紀實小說《黑渡門––一個中國作家的偷渡自述》一進美國即產生轟動,兩家華文出版公司已定在美國發行這兩部作品。經過我們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研究,決定將這兩部專著向世界各國推薦,並推薦給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參評。”
■根據法規,諾貝爾獎提名名單被保密五十年
記者與首發此則消息的某報同行聯繫,對方一聽,馬上強調說:“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推薦,不是提名。”
“提名”與“推薦”,這兩個詞之間究竟有什麼玄妙呢?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陸建德解析說:“諾貝爾文學獎和電影的奧斯卡獎不一樣。奧斯卡有提名獎,是經過激烈競爭之後選出的少數幾個入圍者;而諾貝爾文學獎從未設過提名獎,它每年收到的推薦有數百份,很多人都可以提出名來推薦,被推薦者也沒有什麼特別限制。所以,獲得推薦本身並不說明問題。”
兩年前,李敖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消息傳出後,記者就聯絡到瑞典文學院終身執行官Horace Engdahl,他就“提名”問題曾專門發來親筆簽名的傳真做出澄清。傳真中說:“被提名者的名單對外界來說是絕密的,除了參與評選的18名終身院士之外,旁人將一無所知。根據有關法規,諾貝爾獎提名名單被保密五十年。”
“在終身院士做出最後評選後,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歸屬即被公布,這通常是在每年10月。在此之前發布任何有關提名的消息都無從談起。同樣,被提名的作家也不會收到正式通知。對於符合條件的推薦,文學院隻會向推薦者(並非被推薦者)發出一封感謝信。”
■瑞典文學院每年都會給各國相關機構寄發推薦表
陸建德研究員聽到這則新聞後,第一句話就是:“這是件很小的事,不是什麼新聞。”
據介紹,近些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為了更開放地吸收各國作家及其作品,放寬了限制,每年都會主動向各國的相關機構和研究部門寄發諾貝爾文學獎的推薦表。這種表格,一般的大學、研究所或是文學協會要拿到並不是很困難,主動索取也沒問題。“我們所裡也收到過這樣的推薦表,但是經過慎重考慮,我們還是覺得有欠火候,並沒有進行推薦。”
陸說,一個作家不可能憑一本書就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是對作家終身文學成就的評定。
陸建德認為,中國人過分熱心去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實並沒有必要。
“很多中國作家都有一種諾貝爾情結,如果對諾貝爾獎不以為然,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喫不到葡萄的狐狸。但是,影響諾貝爾獎評選的客觀因素很多,比如文化背景的差異、語言的隔膜,甚至是政治原因。如果我們長期過分關注這種事,會把我們自己判斷的權利拱手相讓,不知道判斷的真正權威在哪裡。”
■兩名“提名委員”有沒有提名資格是疑問
兩位“提名委員”的資格問題,也有人表示懷疑。據 港某報報道,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在回答該報查詢時表示,冰凌和褚成炎“可能沒有提名資格”。
馬悅然表示,並非任何人都有資格作為諾貝爾獎提名人,文學獎的提名人資格是:瑞典文學院院士和各國相當於文學院士資格的人士;高等院校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各國作家協會主席。
那麼,冰凌與褚成炎究竟是何方人士?經了解,這兩位先生目前都在美國,經多方努力,記者還是未能與他們本人取得聯絡。不過幸運的是,記者查到一篇冰凌曾經發表過的寫褚成炎的文章,可供參考。
在冰凌的眼中:“褚成炎教授中等身材,相貌清瘦而又圓潤,態度謙和,文靜儒雅,款款走步,有仙風飄蕩。”
冰凌寫到:“說褚成?O巴蜀奇纔,是因為你可以冠予他種種身份都恰到好處而毫不過分,他是教授,學者,研究員,詩人,評論家,發明家,醫藥保健專家,院長,主編,演員等等。”
至於褚成炎的研究成果,文中更是舉不勝舉,光他主持編撰的大型辭典就有《中華當代名人辭典》、《中華當代優秀論文選集》、《中國百科成果全書》等等;他還擁有三十多項發明型成果,比如:“神聖牌”繫列中藥保健用品,有藥枕、護腕、護膝和鞋墊等;補腎壯陽專利產品––“艷陽春”
繫列宮廷晚酒,對胃腸疾病,陽痿,早洩等病癥療效甚佳;褚教授的發明中還有一個獨特的產品––“金太陽”新型保健燃料,效果可以和天然氣,液化氣比高低。“其絕妙之處在於,這種保健燃料會散發出一種清 氣息,既讓人感到舒暢,又有淨化空氣,防止傳染病等功效,在國內燃料中居領先地位。”
從資料上看,冰凌恐怕還沒有這般“多纔多藝”,他主要的成就還在寫作方面,主要職務就是“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會長”。至於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這個組織,據悉是由旅美華裔文學界人士組成,2000年在紐約成立。該委員會每年都會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推薦中國作家參選。
■為兩本書作序的是同一位推薦人
把“推薦”當“提名獎”,這種錯覺對於某些人來說,卻能帶來相當不錯的收益。
一位出版界的資深人士提起兩年前轟動一時的新聞––“臺灣作家李敖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稱其為“一次成功的炒作”。在2000年的春天,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因為這條新聞而一時洛陽紙貴,還趕著出了單行本。本來冷冷清清的法源寺也跟著火了起來,接待了一批批按圖索驥的參觀者。
不過,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商業炒作無可厚非,但炒也要炒得有創意,好點子反復用也就“餿”了。原來傳說得“諾貝爾提名”的,還是李敖、老舍、巴金、王蒙這些頗負盛名的作家,無論其本人願與不願,聽上去總還像是樁“錦上添花”的美事。隻怕有人是拿獎項當做“灰姑娘的水晶鞋”,爭著往自己腳上套。
目前住在成都的作家羅先貴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也首先向記者強調了是獲“推薦”而非“提名”。他表示,“自己現在的心情很平靜”,因為“自己的作品確實挺不錯的,有信心”。
羅先貴告訴記者,他的《黑渡門》是由伊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為他作序的正是把他推薦到諾貝爾的褚成炎。前面消息中提到的“兩家華文出版公司已定在美國發行這兩部作品”一事,也是褚成炎他們在幫忙運作。
記者跑了北京兩家最大的書店,在店家的電腦裡都沒查到有《黑渡門》或《方腦殼傳奇》出售。不過,非常巧合的是,記者從互聯網上查到資料,《方腦殼傳奇》的出版社與《黑渡門》恰是同一家,為這本書作序的,不是旁人,還是褚成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