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5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四日專電)美國經濟似乎已步出谷底,大出「悲觀派」的預料之外,華爾街日報今天在頭版分析說,這是美國企業從過去十年快速擴張當中學到教訓,對庫存、債務和人力管理展現出「新的彈性」有以致之。
美國經濟要從史上最大的股市投機泡沫破碎、能源價格慘跌、恐怖份子襲擊、恩隆公司倒閉醜聞和阿根廷經濟(拉丁美洲第三大)崩潰這一系列衝擊下挺住、反彈,益發難能可貴。
美國有能力吸收這一連串的創傷,還能逃過嚴重的經濟蕭條,華爾街日報說,這顯示美國經濟一定經歷了某些基本的變化。
它指出,這派理論的中心論點是:美國經濟變得更有彈性,例如,製造商針對銷售量的起落,能夠更快地調整庫存和人力;金融市場對分散風險採取了更高明的措施;決策者也能很快動作,調整利率也好、降稅也好,盡量防範經濟退縮。
華爾街日報說,這表示經濟的景氣循環縱使不能說消失了–資本主義經濟上下起伏的循環畢竟難免–企業主管和財經官員卻更能夠駕馭起伏的浪潮。
美國聯邦準備基金會主席葛林斯潘上周在國會作證時指出,美國經濟展現了驚人的復原力量,之所以如此,要歸功於「彈性與韌性都見增強」。他特別舉例說,金融市場和產業界可以及時取得銷售量和庫存量等資訊,是它們增加彈性、展現韌性的原因。
以產業界而言,這份日報說,經濟衰退雖然對業者造成很大的打擊,可是他們的彈性增強,是經濟展現韌性的重要動力。
它進一步分析說,過去十年來,業者通常藉著供應連鎖的管理軟體,緊密追蹤零件、材料和客戶的庫存,得以加緊控制庫存量,讓公司減少浪費、降低利率支出、縮短訂貨和出貨之間的間隔期。
分析中指出,美國經濟能夠有驚無險的渡過這次退縮危機,金融市場所展現的彈性也功不可沒。華爾街日報說,過去二十年來,美國的融資機構逐漸由銀行轉為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當中,各種新型的融資機制,例如有價證券和更奇特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紛紛出籠。隨著市場愈趨細密,市場對資訊的反應也愈趨快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