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沈: 囚禁中的永生——北京思想理論界人士悼念王若水

箏沈

人氣 1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30日訊】3月23日,由於光遠、李銳等五位著名思想理論家發起的、原訂在北京和平賓館召開的“王若水理論追思會”因當局干涉被取消。但由於取消通知在前一天晚上7:30以後才傳達到會議聯絡人員,直到第二日午夜1:30時,一百多名與會者中仍有差不多過半的人沒有順利接到這個消息。因此,許多人在第二天仍然清晨從北京的各個地方趕往和平賓館。被迫在那裏進行了一種特殊方式的憑吊。

著名經濟學家,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主義研究所的馮蘭瑞教授說,王若水是“我們最誠摯的朋友”。對於他的去世,她是感到意外的。因爲就在去年12月下旬,他們還通過話。馮女士說,當時,他的精神很好,說正在進行化療。近來胃口也好了一些,病情沒有發展,控制住了。年假期間,他還打了幾次電話給王,但沒有接通。聽說是若水情況有了好轉,住進醫院接受一種新的治療。好象是很有希望。但噩耗畢竟被證實了。“今天參加這個會,想說幾句心裏話,聊以寄託我的哀思。”

馮蘭瑞說:“若水是同時代我最欽佩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學術造詣很深、邏輯思維縝密、觀察問題敏銳,他在理論上的徹底性,對真理執著的追求,都是非常難能可貴、值得稱道和學習的。他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無論文章和講話都心平氣和,分析透徹!婉轉而有力,讓聽者不能不爲之折服。這是那些以勢壓人的權威們所望塵莫及的。”

她說:“若水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還是我們理論界有名的硬骨頭。1972年爲反左還是反右給毛澤東寫信受到打擊,八十年代爲人道主義同胡喬木辯論,堅持真理,毫不妥協。這些,同志們比我知道得更多……”

著名哲學家汪子嵩說:“在20世紀後半葉的中國學術界中,王若水是一位有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的哲學家,因此經歷了不尋常的遭遇。六十年代,初他寫《桌子的哲學》,原來目的是反對當時盛行的機械論和庸俗唯物論觀點的,卻沒有想到也可以被主觀的唯意志論歪曲利用,得到毛澤東的贊許。後來要他參與批判蘇修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工作,他開始接觸人道主義問題,從原來持批判態度,後來通過文革中自己的親身經歷,轉變爲贊成和宣揚人道主義,成爲他一生後期研究的中心,爲此受到種種壓制、批判和處分。但是他三十年來堅持不動搖,直到最後寫的《整風和啓蒙》中,還呼喚中國新啓蒙運動的來臨。

原《人民日報》社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組副組長、與王若水有四十年共事經歷,王在報社期間最親密的戰友和直接領導胡績偉告訴筆者,聽到若水去世的消息,他整整哭了三天!他說,王若水同志逝世,“這雖然是早在預料中的事,而我的心頭仍然抑制不住地泛起上陣陣悲哀。”去年八月,若水決定隨夫人馮媛去美國哈佛大學,並在該校醫學院治病,胡績偉約請了幾位一同在《人民日報》共事多年的老朋友,在家裏爲他餞行,爲他祝福,……“說句心裏話,我知道,若水的癌症已到了晚期,治癒的希望是極小了!可是仍然希望他能在高超的美國醫藥條件下,在人間多停留些日子,完成他的、我們的和許多許多人的心願。餞行是一種告別形式,若水此去能否歸來,能否重相見,在我們這些老友心中都是一個未知數。中國人是善良的,富於人情味的,大家都將可能發生不幸的根由深埋在心底,仍然滿懷希望地送他上路。”

胡老說:“我和若水在人民日報共事四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幫”控制人民日報期間和改革開放後胡喬木、鄧力群聯手打壓人民日報期間,我和若水始終處於相同的境地,承受著相同的命運。我們之間觀點相同,相知很深。他比我年輕十歲,如今卻先我而去!這悲哀是那樣沈重……”

胡老回憶說,他和若水有非常相似的經歷。若水二十歲時,因爲喜歡哲學,考入北大哲學系。那時哲學是冷門,父母希望他學理工,可是他選擇了這條道路。而他自己大學時代曾攻讀數學,但後來的工作與數學相去萬里。他和若水成爲“知交”,是在文革中的“林彪事件”以後,他們被從不同的“牛棚”中解放出來,一起進了當時的領導班子。當時若水曾在的理論部組織發表了一塊“反對極左思潮和無政府主義”的專版,轟動了中國政壇,受到四人幫的打擊。江青當時公開叫嚷,《人民日報》出現了一個“以王若水、胡績偉爲代表的一股邪氣、一股力量!”從那時開始,他們成了共命運的兄弟。胡績偉說:“說老實話,作爲一位傑出的理論家的王若水,我知之不深,但是作爲一個先進政治家的報人,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他說,王若水曾經兩次受到毛澤東的稱讚。第一次是1957年4月10日,他寫的關於雙百方針的社論受到毛的讚賞。毛召見報社領導時,把王若水也找去,一面痛斥總編輯鄧拓是“死人辦報”,要收鄧拓的板凳“折舊費”,說他是“非亡國不可的漢元帝”,一面稱讚年僅二十多歲的若水。第二次是1963年《人民日報》發表了王若水寫的《桌子的哲學》。王當時是“滿懷激情緊跟毛主席”的。文革期間,那篇毛主席暢遊長江的著名社論《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前進》的標題就是他寫的。但“文革欺騙了我們,愚弄了我們,打擊迫害了我們,同時也教育了我們,磨練了我們”,胡績偉說。他們就是從那裏開始,走上反思的道路的。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主義研究所著名哲學家張顯揚說,若水後半生的工作,其實是在爲中囯共產黨的改革開放找理論根據。照他看來,馬克思主義原是一個價值體系包括的科學體系,但後來其價值部分,也就是人道主義——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被列寧以後的共產黨抛棄了。馬克思主義被表述爲一種由“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構成的所謂“科學體系”。到了毛時代,就剩下一個“階級鬥爭”。實踐檢驗:“專政”其實也不是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與“民主”沒有必然聯繫,價值失落了。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還要以列寧式的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思想,搞“四個堅持”,只能找回馬克思主義的價值關懷,但由於胡喬木這個在人品和理論方面都極差的人把持“理論權威”的位置,共產黨對若水不但沒有領情,反而對他展開批判,將他開除出黨,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悲劇。

張顯揚說,我現在在清理理論思路的同時,也時常在反思自己。我們每個人,不管你意識地到還是意識不到,思維、語言,行爲方式還有太多文革的、毛思想的痕迹,比如強調鬥爭,不會妥協,相信所謂“規律”,其實,那是歷史唯物主義造成的一種誤區。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因出版《八九民運史》被解聘的陳小雅接著張顯揚的話題說,顯揚對若水“人道主義”研究的這種表述,是我迄今爲止所聽到的一種最完整、精確的表述。我有同感。這個“教會”是一個趕跑了“上帝”的教會,現在,有一位“天使”,要爲教會請回上帝,可天使被囚禁了!喪鐘將爲誰敲響?肯定不是若水!若水在被囚禁中得到永生!

她說,由於腳傷未愈,家中負擔沈重,受到有關人士照顧,自己是第一個接到會議取消通知的。僅僅是因爲要表示一下不願逆來順受,她清晨便趕到了會場,意外地和沒有接到通知的人一起,體驗了什麽叫“權勢壓迫”的痛苦。直到下午六點多,整個過程結束才離開。她認爲,在這一事件中,受害最大的是施害方。

——《議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受江澤民辦公室阻止 王若水北京追思會取消 (3/25/2002)    
  • 李慎之﹕嗚呼王若水魂兮歸來 (3/8/2002)    
  • 梅兆贊: 謹慎諍諫的王若水 (1/19/2002)    
  • 【紀元專欄】茉莉: 一位寬容謙虛的仁者--懷念王若水先生 (1/16/2002)    
  • 大陸異議人士王若水 因肺癌病逝美國 (1/11/2002)    
  • 人道理論家王若水病逝 (1/11/2002)
  • 相關新聞
    人道理論家王若水病逝
    大陸異議人士王若水  因肺癌病逝美國
    【紀元專欄】茉莉: 一位寬容謙虛的仁者--懷念王若水先生
    梅兆贊: 謹慎諍諫的王若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