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28日訊】K先生是個典型的老美,個子挺高,皮膚是白里帶黑,是一种拉丁人的那种淡淡的棕黑色,所以我想他大概是白人加上墨西哥裔人的后代吧。說他是典型的美國人,因為他實在是很沒心計,不靈活.更不懂得一种微妙的、見風使舵般的東方人的委婉。
偏偏他的老板是個大陸中國人,那种在中國的官場里混的很如魚得水的那种中國人。我們通常都尊稱他為“王總”。因為他除了在這里有一個貿易公司之外,在國內的某個省份,還是一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按一般大陸人的標准來看的話,他已然是相當地成功了。他的公司,是本地的一個著名的打火机進口商,公司有10來個員工,一年的銷售量有好几百万。
K先生,就是王總手下的一個普通的銷售人員,是屬于那种底薪加佣金的靠銷售量吃飯的,很一般的業務員。
事情已經是好多年以前發生的一件往事了。我相信K先生也好,是王總也好,很可能都已經將他們之間的這一次短暫的對話給忘記掉了。他們當然不可能知道,他們的這一次短暫的探討,還深深地烙印在另一個人,一個旁觀者的記憶當中。
王總,從他的身份來說,是當然的一個愛國者了,他的貨源全靠來者大陸的某個工厂的長期的廉价的支持。而且在付款等各方面也都給予了你在美國本地根本都不可能想象的优惠條件。
K先生,當然是必須仰仗老板所提供的一切优惠的條件才能有利可圖的。那天的談話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我不知道,我到他們中間的時候,他們的談話已經有一會儿了。王先生似乎在說中國怎么好怎么好,如今美國的經濟實在太仰仗廉价的中國貨了。看看這到處都是中國貨就知道要是沒有這些便宜貨,這美國的通貨膨脹還不知會高多少呢。
那天他的興致特好,似乎剛剛從中國回來,而K先生恰好也在那儿,正等這老板給他的一個客戶出貨呢。
然后,王總問那位K先生說:
“今后,看來你得上一上中文課了。”
“好的,老板”K先生說“有空我會去學一點,現在我會說:你好、謝謝。”
然后,他就非常認真地用中文學著說:“謝謝。”
“你喜歡吃中國菜嗎?”老板又問他。
“喜歡,當然很喜歡。”K說“我們一家人每個禮拜都會吃一次中餐”。
听到這話,老板顯相當的滿足,然后就信口問到:
“K,下一次我帶你去中國,你喜歡中國嗎?”
老板只是隨口問的,半帶著閑聊的味道。我原以為按我們的習慣,出于禮貌,K先生一定會說一句客套話,如謝謝、我很喜歡中國之類的。但出乎我的預料,也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那位K竟然說了一句:“嗯,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喜歡中國,但可能不是太喜歡吧?”
他這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中國人都楞了一下,好象一下子气氛就沉了,連我也吃了一惊,心想:“你這老美怎么啦?干嗎不說一句客套一點的話呀!”
老板也有一些搞不明白,他又問了一句:
“K,你說你不喜歡中國?為什么?”
“嗯,是不喜歡,但很難告訴你准确的原因。”K說。
“你了解中國嗎?”老板問他。
“不太了解。”K老老實實地承認。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你知道嗎,K?”老板問。
K搖搖頭。
“偉大?”他問“你說的偉大指什么?”K說“但我更喜歡韓國。”
“喜歡韓國?”老板問。我發覺王老板有些摸不著頭腦“為什么”。
話談到這會儿,已經不是BUSINESS TALK了,而是政治味道很濃的一次對話了。我感到詫异的是K說話是那么的沒有顧忌,難道這一點棉籽你都不愿給你的中國老板嗎?不管怎么說是中國人在養你嘛!
“對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韓國。”K仍然堅持著他的觀點。
“中國比韓國好,”老板說,“你看我們有偉大的中國菜!”老板說。
“中國菜确實不坏。”K點頭同意。
“我們還有,”老板想了想說,“我們有万里長城。万里長城,K你知道嗎?”
“我知道。”K說,“我知道万里長城,GREATWALL。”
“對呀!”老板說,“那是在月亮上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呢!”王老板說。
“這個,”K點了點頭“沒有听說過。”
“你再看,”老板對K晃了晃手里的一個打火机,半帶開玩笑地對K說,“我們替你們的國家制造了這么多便宜的東西,你們美國人占了多少的便宜呀!”
他最后這一句話里,我听出來似乎還有另一种味道,就是:“瞧,我還是你的老板呢,是我養活了你。”
“但我還是更喜歡韓國。”K用一個非常平穩,但是非常肯定的口吻回答了他的老板,“因為他們有更好的人民。”
最后這一句話,我這6年來一直沒有忘記掉,而且一直在回味,他的這句話的英文是:“BUT THEY HAVE GOT BETTER PEOPLE”
我從此就記住了這句話,從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美國人口里說出來的,一句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話。以后在不同的場合,我都有听到美國人在這么說,好多時候是帶有彼此相互勉勵的性質的,意思是說,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TO BECOME BETTER PEOPLE”
我再沒有見到這位K先生。自從他說完了這句話以后,王老板就沉默了,不再說什么了,只是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各自回去工作。我也沒有再和他來往。日后听說他生意越做越大了,甚至還有了一個投資銀行。但最近這几年來則完全不知所終,他的事業不知哪里去了。
有一次,我的一個親戚告訴我說,那個王總,他在洛杉磯有一棟大房子.值30万以上,是好几年以前買的。當時,他們倆一度合作在東北做家具,王老板建議國內的那個國營工厂在這里買一個辦公室,對方后來同意了,但是開始買的時候,王老板告訴人家說,這里買房子不能用公司的名義,而必須用私人的名義買,所以這棟房子在所有權上就寫上了王老板的個人名字。
“你們大陸人真聰明啊!”我的這位台灣親戚這樣評价道。
“怎么這樣的好事就輪不到我呢?”我是這么半開玩笑地回答他的,心想,王老板的這棟房子,現在如何了呢?3年下來,大概得漲到40万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BETTER PEOPLE”的含義則越來越敏感了。尤其是當我又听到了美國人“歧視”中國人的報導時,我都忍不住會想到K和他的中國老板之間的那次對話。
轉自﹕人民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