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25日訊】 洛陽是九朝古都,是遐爾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所特有的洛陽「水席」,也以它所蘊含的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而馳譽四方。已有上千年歷史的「水席」,與其他,除八個冷拼盤的酒菜外,其余八碗、四件和四個壓桌菜,件件有水,樣樣帶湯,色、味各异﹐別具一格,故稱為「水席」。
水席的產生,主要是由洛陽地理環境決定的。洛陽四面環山,瓜果稀少,因此民間官場多食湯,往往把主副食放在一起烹調,煮成稠湯,一起餐食。這种食俗影響到宴席上,就逐步形成了以地方土特產為原料,精心烹調而成的富有地方風味的「水席」。這個形成過程也決定了水席的主要特點:葷素兩有,素菜葷作,有冷有熱,五味俱全。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据各人的承受能力,配製出价格高低不一的套菜,因而又有「經濟實惠,好吃不貴」的美名。
洛陽「水席」的馳名,與著名的女皇武則天有關。据說,有一次武則天巡視洛陽,洛陽的地方長官就以「水席」供奉,吃膩了山珍海味的武則天品嚐了這葷素混做、花樣眾多、清新可口的宴席,不僅自己贊不絕口,還詢問陪侍的臣僚味道如何。臣子們見女皇喜歡,當然都隨口附和。由於武則天的竭力推介﹐水席就從民間進入宮廷,登上了大雅之堂。每逢有甚麼喜慶大典,武則天總以水席犒賞臣下。臣僚們群起仿效,官場上的宴請,也多用水席,因此唐代就把水席稱為「宮廷宴」、「官場席」。由於宮廷和官府的盛行,水席就更為普及了,製作技術,花樣造型等也更豐富,更發展了。
洛陽水席的頭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稱為「假燕菜」。所謂「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窩而製成的菜肴。這個作假的源頭也發生在武則天身上。傳說武則天稱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間發現了不少的「祥瑞」,如甚麼「麥生三頭」,「谷長三穗」之類,武則天對這些太平盛事當然是滿心高興,十分感興趣。一年秋天,洛陽東關外一塊菜地里長出了一個大白蘿卜,長有三尺,上青下白,這個异常龐大的白蘿卜,理所當然被當成吉祥之物敬獻給了女皇。武則天很是歡喜,遂命皇宮御廚將之做菜,來一嚐异味。蘿卜能做甚麼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御廚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對蘿卜進行了多道加工,并摻入山珍海味,烹製成羹。武則天品嚐之后,感覺香美爽口,很有燕窩湯的味道,就賜名為「假燕菜」。
從此,武則天的菜單上就加了「假燕菜」,成為武則天經常品嚐的一道菜肴。女 皇的喜好,影響了一大批貴族、官僚,大家在設宴時都要赶這個時髦,把「假燕菜」作為宴席頭道菜,即使在沒有蘿卜的季節,也想法用其他蔬菜來做成「假燕菜」,以免掉身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廷和官場的喜好,極大地影響了民間的食俗,人們不論婚喪嫁娶,還是待客娛友,都把「假燕菜」作為桌上首菜,來貽d始整個宴席。后來,隨著時代的推移,武則天的賜名逐漸湮沒,人們將之稱為「洛陽燕菜」,或簡稱為「燕菜」。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襲衣」,洛陽是著名的牡丹城,人們又將富有神奇傳說﹑嬌艷華貴的牡丹和燕菜結合了起來,使之更富有鮮明的洛陽特色。人們把洁白如玉、色澤奪目的牡丹花浮於湯面之上,菜香花鮮,令人叫絕。所以后來又把燕菜稱為「牡丹燕菜」,菜以花名,花以菜傳,兩者相得益彰,名聲更大了。
附圖: (洛陽牡丹)
◇中國食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