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16日訊】青年毛澤東是個理想主義者。其理想之一,是建設湖南共和國。這說明, 青年毛澤東是個典型的聯邦主義者。
青年毛澤東中國聯邦化的文章基本都發表在1920年。毛澤東主張建設湖南共和國的時候正是中國軍閥混戰時期,也是聯省自治運動興起之時。而湖南,則是聯省自治運動的旗手。
毛澤東闡述其“湖南共和國”觀點的文章主要包括“湖南建設問題條件商榷”(與彭璜合作〕,“湖南改造促成會發起宣言”(與彭璜合作),“湖南人民的自決”,“湖南改造促成會複曾毅書”等。
1920年的9月至10月,青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大公報》發表系列闡述湖南共和國的文章,自此,青年毛澤東的湖南共和國藍圖全方位展現出來了。這些文章包括“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許多的中國從湖南起”;“絕對贊成‘湖南門羅主義’”;“湖南受中國之累以歷史及現狀證明之”;“湖南自治運動應該發起了”;“釋疑”,“再說‘促進的運動’”;“‘湘人治湘’與‘湘人自治’”;“‘全自治’與‘半自治’”;“爲湖南自治敬言長沙三十萬市民”。
青年毛澤東的聯邦主義,很得現代聯邦主義的一些精髓。例如,他在“打破
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許多的中國從湖南起”一文中提出“大國家是以小地方作基礎,不先建設小地方,決不能建設大國家,勉強建設,只是不成立。”這種觀點,很得發生於新英格蘭的以鄉鎮自治爲基礎的美國聯邦主義的精髓。這也難怪,近代 中國聯邦主義者基本是從美國聯邦主義吸取精神養分。
在另外一篇名叫“反對統一”的文章中,毛澤東指出:中國之所以到至此地步, ”推究原因, 吃虧就在‘中國’二字。在於中國的統一。’於是, 他建議把中國分爲二十七個國家。這種中國癥結的根源在“統一”的觀點, 大思想家胡適也注意到了。例如,胡適在與陳獨秀辯論聯省自治問題時指出,“二千多年的歷史確然昭示一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勢。這二千多年的歷史教訓是:中國太大了,不適於單一的政治組織。所以中央的統治力一衰, 全國立刻‘分’了:直到大家打得精疲力竭,都厭亂了,然後又‘合’起來。明朝用極端的專制,只落得十七世紀的打亂,連一個‘分’字都夠不上,只是‘瓦解’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