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批學術評估机制“逼良為娼”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14日訊】在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期間,中國現行的學術研究評估体系受到眾多學者、專家的批評,有委員甚至不留情面地指出,現行評估机制簡直就是“逼良為娼”。

  中新社3月13日報道,中國的科研及教學机构在進行學術評估時,一般由該學科領域內的專家來組織,以年度論文發表數量及發表論文的刊物級別等作為主要評估標准。但在近來媒体披露諸如教授剽竊等一系列丑聞之后,現行評估机制的弊端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和指責。

  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吳元邁和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陳志哲均指出,現行評估体系中的“量化指標”缺乏科學意義,并對學術評估帶來負面影響。在“指標”的壓力下,研究人員可能無法進行潛心研究。

  鄭州大學醫學院癌癥研究室教授、博導王立東認為,評估過程中存在著諸如人際關系等很多非學術的因素,影響了評估的公正性。

  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葉廷芳与四川省社科院院長劉茂才則表示,評估行為應具有獨立性、客觀性。陳志哲稱,各領域研究都有各自的規律,簡單的量化評估在一段時間之后將會体現出明顯的負面影響。王立東也稱,應切合各專業特點,建立不同的評估標准。

  吳元邁明确反對以數量判斷优劣的做法。他對記者舉例說,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當上教授時,甚至還沒有出版過專著。

  委員們相信,應付評估導致一些學者不得不赶制論文,并誘發大量抄襲剽竊、粗制濫造的現象。葉廷芳先生說:“寫東西容易了,也是一种不幸。”他指出,為學術“殉難”的精神已經喪失。

  葉廷芳指出,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思潮体現不出學術尊嚴,而且正在敗壞中國的“文化生態”。現在的學者很難達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文化菁英們的水平。

  劉茂才指出,現行學術評估机制最重要的一個弊端在于“沒有体現學術研究對社會的真正意義”。他認為,學術成果應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但中國的評估机制缺乏這方面的考量。他說:“諾貝爾獎都是若干年后對學術成果作出的評判”。

  葉廷芳也強調應以社會反響來判斷學術研究的价值。“能抓住社會熱點就反映出學術的眼光”。

  委員們認為,盡管現在較難找出科學具体的評估辦法,且科學的評估方法有賴于整個社會文化環境的轉變。但如果再不對此問題加以重視,后果堪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來源不明的漫遊磁星
NASA探測車重大發現:火星似曾溫暖又潮濕
從經典到EV風潮:2025紐約國際汽車展精彩瞬間
行星靠近恆星而被吞噬 韋伯望遠鏡還原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