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11日訊】為達到財政司長梁錦松在預算案訂下於2006至07年度財政收支平衡的目標,政府刻下正考慮容許部門打破多年來的「單年預算」預算模式,改以「多年開支預算」,以增加部門未來制訂開支預算時的彈性。
據明報3月10日報導﹐按照政府慣常的預算周期,每年四月中,當立法會完成一切有關預算案審議程序,政府各部門首長於五月間展開下一個財政年度的資源分配「爭餅仔」會議。不過,政府今年有意提早展開2003至04年度的「分餅仔」日程。
根據梁錦松訂下的「滅赤」時間表,政府整體開支自2003至04年度起的4年內,將低於未來5年經濟實際增長3%,以現金價格計算,每年平均增長僅有1%。
但事實上,若扣除公務員每年的增薪點開支,政府內部估計,未來可拿出桌面供各部門「爭逐」的「新錢」(newmoney)連1%也沒有,實質上僅餘0.82%。僧多粥少之下,當局已預期今年度的競爭情況將會十分激烈。
據了解,由於特首董建華已三番四次向外表明,政府未來在教育的投資「絕不手軟」,所以在未來一段日子,教育開支仍會高於1%,教育範疇必定會成為分得「最大塊餅」的「大贏家」。相對而言,部分部門原有的一塊餅,必定會被「侵蝕」,所獲分配資源會縮減。
據知,政府中央明白各部門即將面對緊縮開支的難題,正考慮打破慣例,容許部門提出一個有效數年的支出預算,而非單年預算,使政策可穩定延續。
不過,政府一旦採用「多年批款」方式,必須同時設計一套機制,容許政府因經濟增長比預期低而作壓縮支出的應變措施。消息人士形容,有一些節流措施,例如自願離職,在最初一兩年沒有節省,後來卻節省很多的,數年預算因此值得考慮。
來自會計界的立法會議員李家祥認為,這做法只會「把難題拖延」,實際是「中聽不中用」。他解釋,目前七成的政府開支是與員工薪金有關,但公務員架構臃腫、儼如「大笨象」,若政府不採取中央調控、讓部門削減人手,即使是未來的問責制局長也難有彈性去削減此開支。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華明也認為,從立法會監察的角度而言,他對採取多年撥款方式「有點保留」。
來自銀行界的立法會議員吳亮星卻支持這做法,認為此舉可使各部門清楚知道未來數年可花的金額,不可能再每年跟中央「拗數」,而要「睇├食飯」。他相信此舉能更有效控制政府的開支增長。(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