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2月28日訊】“快節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先進与文明,但也給現代社會的主人帶來了相應的苦惱。長期處在“快節奏”中的人,大腦的活動也就經常處于連續的、快速的狀態中。應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使大腦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和复原,精神壓力過大,心理上也往往產生緊張、沉重、不安和懮慮感。
那些原來生活、工作比較懶散或是習慣于墨守成規、注重于拘泥形式和順從依賴的人一下進入“快節奏”生活、工作中,這种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就更為突出。因生活与工作的“快節奏”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不适或精神障礙,醫學心理學就稱“快節奏”綜合症。“快節奏”不僅會使人產生心理上的不适,也會使人產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當然,這种生理不适并不表示身體存在著某些器質性疾病,而是由于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使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出現類似于“神經症”之類的症狀,如神經性頭痛、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女性月經不調、男性陽痿早泄等等。
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還會影響机體內在的功能,這就出現醫學心理學上稱之為心身疾病的一類症狀,如原發性高血壓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潰瘍、神經性多尿症、經前期緊張綜合症、心因性多飲症、斑禿、偏頭痛、痛性痙攣、腫瘤等。
“快節奏”綜合症的自我防治應注意以下几點:
1.自我防治“快節奏”綜合症。首先對“快節奏”要有一個正确的思想認識,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作為社會的主人,更應該跟著社會的脈搏,适應社會的需要,拋棄一切陳規陋習和一切落后的懶散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積極從思想上來迎接“快節奏”的到來。認識到“快節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在“快節奏”到來時或處于“快節奏”之中時,思想上對“快節奏”所帶來的种种不适就有了心理准備,這樣,其預防效果也必然較好。
2.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現代生活雖紛繁复雜、瞬息多變,但若合理安排,對自己的心身健康也是無妨的。所謂合理,即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學習的實際情況,一年四季的气候變化,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及對工作、學習的應酬能力來安排好一天、一周、一月的生活內容。明确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什么事應該什么時候做,不隨意變動。
當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可使自己的生活忙而不亂,有條不紊,但重要的還在于使自己合理的生活成為一种制度而加以落實,使之成為良好的生活習慣。
3.要有勞有逸,勞逸結合。盡管法定的8小時工作時間內使人應接不暇、頭暈眼花,但8小時之外還是自己的自由天地。不論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一天8小時工作之外,忙里偷閑,也應該有讓精神和體力恢复的時間,每周也應有一天這樣的休息時間。
休息還應切實體現精神的輕松愉快,可以听听音樂、看看影視、散散步,切忌在休息娛樂的時間里再增加大腦的負擔(如參加競爭性很強的娛樂、看惊險緊張的影視等),有節奏地調節勞逸,有益于心身健康。
4.要有豁達開朗的精神和樂觀無懮的情緒。平時不可為一些細碎瑣事而耿耿于怀,也不可為一時的緊張忙碌而心事重重。這樣,在進入“快節奏”生活、工作、學習時,就有了自我消除緊張狀態的松弛術,善于從心理上作自我解脫,避免“快節奏”綜合症的出現或出現后也能減輕其症狀。
如果說,“忙里偷閑”是消除“快節奏”綜合症給軀體和精神帶來不适的一种手段,那么“苦中作樂”就是消除“快節奏“綜合症的一种自我心理解脫。
(三九健康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