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人氣 1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2月8日訊】讀了許多年書,仍在書山的小徑上攀越,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呢,是一种精神的滿足?是一种物質的厚重?都是?都不是?說不清也道不明,有時明明知道自己收獲了什么,卻一時又說不出究竟獲得了什么,我只覺得我的生命在一次次的讀書中無限的延伸,一种力量一种潛流在向我發出呼喚。于是,本著用一只竹籃來盛裝一腔不會冬眠的心事的執著,逐漸養成了讀書成癖的習性。暗暗想來,在這神幻的大千世界里,能擁有這方純淨的天地,也許是一种收獲吧。

  “何以解懮,唯有讀書”。的确,當你無所事事的時候,當你座立不安的時候,當你孤獨寂寞的時候,只要一書在手,便會怡然自得,心情輕松,人生的一切大失大得大起大落榮辱成敗都會瓦解冰釋。宋代詩人尤袤說得好,“飢讀之當肉,寒讀之當裘,孤寂而之當朋友,幽懮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這形象的說明了讀書其樂無窮的境界。清代將士銓說得更簡明精練“至樂莫過讀書”。

  從古至今,讀書是不受時空局限的,或寒夜低吟,或白晝誦讀,只要閑時展卷便會大有收益。清代梁同書說:“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小憩時,找一本好書,翻一篇好文章,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或喜笑顏開,或淚流滿面,皆暢快淋漓。若有茶香作伴,更是其樂無窮。讀書——品茶,我們不能不惊异二者在感覺上這樣的相似,也就會明白中國茶文化為什么會在中國文學殿堂中獨樹一幟的哲理了。

  夜讀是一种不拘小節的讀書方式。不必正禁危坐,不必當心他人品頭論足,臥也好,站也罷,關上窗,打開書,一杯茶,一支煙,想讀則讀,想止便止。或娓娓道來,或慷慨激昂,不必對亮在肩頭的燈盞臆造一种朦朧的气氛,更不必去破坏小屋里一切和諧的韻味,就那么輕輕松松的將自己投入到文字的天地,任思緒飛揚,任神思遐想,創造一种新鮮恬淡的境界。“更深欹枕時听雨,夜靜挑燈好讀書”便是夜讀的真實寫照。

  劉向在《說苑》中說:“書猶藥也,善讀可醫愚”。的确,多讀一些書,特別是多讀一些好書,它能使人明辨真善美假丑惡,使人們有所作為。我國許多偉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讀書的格言。徐特立給王漢元的贈言中便有“有關國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的佳句。鄭燮亦鼓勵好友景翁:“民于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蔡元培在自撰中寫到:“都有無做官意,唯有讀書聲”,表達了他不受官爵束縛,要在讀書中求索的高貴品質。李苦禪的名聯“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早讀書”更是一針見血的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總是要遇到許多磕磕碰碰的事情的,但只要多讀一些好書,風雨交加的暗夜便不會錮住你的心靈,路的前頭,總會有黎明在等待,總會有陽光照進來。同万物皆是佛万物皆有道一樣,万物皆可讀,万物皆是書,柴米油鹽是書,芒种霜降是書,風花雪月是書,榮辱興衰是書,我們生存的社會生活的時代更是一本厚重的大百科全書,都等待著我們去破譯,都等待著我們去閱讀。郭沫若說得好:“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

  讀書是很辛苦的,不下苦功夫,就讀不懂書的內涵。清代學者阮元于是告誡人們:“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讀書又是很快樂的,王文志便有“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胜看花”的感慨。孫文亦有“甘面壁讀十年書”的格言。

  讀過許多書以后,最難做到的恐怕是“与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的了。“從無字句處讀書”,這是讀書的最高境界,在現實生活中,有字有句的好書都有沒有多少人讀了,“從無字句處讀書”的人又會有多少呢?為此,怎能不使人們想起偉人周恩來給我們留下的許多教誨。在如今商海沉浮,人事紛繁的社會里,真正具有“讀書為做事,不是為做官”(李大釗)的人恐怕就很少了,“燒葉讀書無苦聲”(清· 朱奇)的學子們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什么“自費”、“買讀”之風刮得讀書的路途一片迷朦。在心痛之余,我依然欣賞這樣一幅名聯:云朵大隱藏于海,且伴清貧讀我書。@(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余若薇勤思考練轉數
听女儿讀《老子》有感
俄羅斯聯邦內之卡爾梅克共和國富有東方色彩
中國跳水隊郭晶晶、田亮等10選手將去人大讀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