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2月30日訊】一名五歲男童被送到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室時,已無心跳和自發性呼吸,原來是外籍女傭幫他拍痰時,產生大量嘔吐物阻塞呼吸道,經急救,病童於十分鐘後才恢復心跳、呼吸。醫師呼籲,拍背對咳痰能力差的患者而言固然重要,但正確的時間和姿勢更是不容忽視。
據中央社12月30日報導彰基急診部醫師劉正元指出,兒童最常被感染的是呼吸與消化系統,因為呼吸道較狹窄,咳痰能力較差,因此痰多時,醫師多半會教導家屬拍背治療,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拍痰,以加速痰液咳出,但是拍背的動作、姿勢是否正確,時間的拿捏是否恰當,會影響到生命安全。
彰基急診部指出,這名吳姓男童,日前因罹患支氣管炎,外籍女傭遵照醫師囑咐,按時幫病童拍痰,不料在拍背的時候,男童卻產生大量嘔吐現象,進而吸入嘔吐物產生呼吸道阻塞,送入彰基急診室時,已無心跳和自發性呼吸,經醫護人員緊急進行呼吸道暢通和生命復甦術急救後,十分鐘後恢復心跳和微弱自發性呼吸,並轉至加護中心治療,後來詳細詢問吳童病史時,了解到病童於九點才用完餐,九點半外傭就幫他拍背,因此導致病童大量嘔吐,造成呼吸道哽塞。
劉正元指出,正確的拍背時間,最好於餐前一個小時前,或餐後至少一小時後,並保持面向下的姿勢,以防拍背時造成嘔吐,進而產生呼吸道哽塞,另外,若真的產生呼吸道哽塞的情形,應先將病童轉向側邊,使口中異物流出,若病童尚能自行咳嗽就鼓勵咳嗽,將異物咳出,若病童無法發出聲音時,表示已完全阻塞,應立即施與哈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於患者後方,雙手向前環抱患者,一手握拳,以拳眼貼緊哽塞者腹部,另一手抵住,用力向後上方推壓,直到異物排出為止。
劉正元表示,若病童失去意識,先將病童平躺於地上,實施躺臥之哈姆立克急救法,即雙膝橫跨於病童大腿兩側,手掌重疊,掌根置於肚臍與劍突之間,用力向患者後上方推壓。若為小於一歲以下嬰兒時,則不做哈姆立克急救法,避免腹腔內器官受傷. 應施與拍背壓胸法,將病嬰置於前臂、面向下,在其背部兩肩胛骨肩拍擊5次,或面向上,胸壓5次,直到異物排出為止。劉正元呼籲,每個家長若都能熟練呼吸道異物排除法,相信絕對可以避免很多無謂的悲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