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自由的開拓者

北明:大參考和它的主編李洪寬

北明

人氣 133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2月3日訊】沒人會認為大陸私人電子信箱裡的一份中文電子雜誌跟美國的一棵樹能有什麼關係。也很難想像,美國那棵樹,能讓那份雜誌陡然顯示無比份量。不過事實確實如此:美國那棵樹上的一根兩百多斤重的斷枝,一舉砸斷了那份雜誌的主編的腿;隨即,那份雜誌不再有期刊穿越太平洋飛往中國收件人信箱;然後,在焦灼等待中,人們突然發現,他們似乎難以習慣沒有這份雜誌的生活了。

圖片說明:最近大參考主編李洪寬腿骨折。圖片來源:大紀元資料室。

大參考是大陸知識界首選刊物

這份雜誌叫做”大參考”。創刊於美國,在太平洋另一頭的中國大陸擁有一百多萬讀者。”大參考”摘編海外自由言論世界有關中國的重要消息、報導、評論、學術文章同時介紹並翻譯美國報刊乃至國際英文世界對中國問題的重要評論、觀點、和分析。”大參考”還發表國內禁止發表的言論,返銷國內異見學者的文章。”大參考”每天一期,按照一百多萬個電子通訊地址,徑直送達私人電腦郵箱。

大參考已經成為國內知識分子乃至關心中國政治時局的人們了解被官方封鎖的新聞的首選電子媒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和具體職務的大陸著名知識分子在最近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據我所知,國內看大小參考的人非常多。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差不多都看這個東西。它成為知識分子了解中國真實政治情況、社會情況的首選的、補充性媒體。從官方媒體裡想聽到想看到而又聽不到、看不到的消息,幾乎都是從大小參考上得到的。”這位受訪的知識分子表示,大參考中的消息尤其是大參考中的評論性文章,參考價值非常大:”因為它評論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問題,完全是在不受中國官方控制情況下的一種視角,一種價值觀。國內聽到這種聲音,是一個很好來源,起碼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大陸著名學者劉曉波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大參考現在是海外辦的對大陸影響最大的電子雜誌。沒有刊物能超過它。它的訂戶非常多,而且不光是知識界,很多平民,甚至很多離退休老幹部,也每天都看。成為很多人了解官方封鎖的關於中國情況的主要咨詢。

據劉曉波了解,很多離退休的老幹部也在看大參考。很多省部級官員,因為他們自己沒法看,就通過他們的親友等把大參考接收下來,打印裝訂成冊。另有些中共高級官員,不免要在大參考有關文章的字裡行間尋找海外對自己的評價。劉曉波認為,大參考發行之今,”已經漸漸變成很多關心大陸局勢、國際局勢、關心中國政治問題的人們每天的精神食糧,不能缺少。”前述兩位受訪的知識分子分別表示,一旦收不到大參考,就會感到好像缺點什麼,感到一種焦慮。不久前大參考由於李洪寬腿傷事故而一度中斷,劉曉波自己就聽到不少類似的議論,還有些人發郵件問,到底怎麼回事?

習慣了在自由言論世界生活的人,沒有或者淡忘了封鎖中窒息的感覺,很難想像大參考在信息封鎖的大牆裡的作用。不過,對言論自由信息自由的重要性有深刻洞察的美國民主先賢傑弗遜,在兩百多年前就曾經指出:”人們的見解和信仰並不取決於他們的意志,而是無意識地順應別人向他們提供的證據”。這句話所代表的真理,從來無法在信息封鎖狀態中證明。因為,人們天然地傾向於認為,自己已知的信息就是全部,就是真實準確的。人們天然地受所獲信息的控制,而忽略對那些信息客觀正確程度的審視。因為審視那些信息,不僅僅需要對自己的信息環境和已知的信息保持懷疑,而且需要另外的參照系統。而後者,在信息不自由的環境中幾乎沒有生成的可能。稍微留心就會發現,越是處於資訊封閉狀態的人,對自己所知越持肯定態度,越容易對自己資訊環境的開放程度作出積極的評價;而越是處於開放資訊狀態的人,越容易對自己所知保持懷疑的態度。有的時候,往往只根據一個身處資訊封閉環境中的人對自己資訊環境的評價,就可以對他/她本人的資訊獲取數量和質量作出大致判斷:越是滿足於已有資訊的人,滿足於已有言論空間的人,越可能是實際上的資訊匱乏者。

自由資訊本身對知識結構的構成,對思維方式的組建,對事物看法的形成,十分明顯。這一點,在大參考影響下的中國知識分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證實。據熟悉大陸知識界情況的海外學者陳奎德介紹,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在大參考提供的在中國被封鎖的資訊影響下,個別曾經是”新權威主義”或”新左派”的大陸著名知識分子甚至改變了自己先前的學術立場,修正了對中國問題的觀點,轉而為學術思想上的”自由派”。這是信息相對封閉狀態中,心理比較成熟、真正追求知識和真理的人,在獲得大量被封鎖咨詢之後的正常反應。也有反面的極端例子:個別”新左”知識分子,堅決擯棄大參考,明確拒絕接受與自己本來立論不同的咨詢來源。以筆者的觀點,這種拒之門外,堅決不理的反應,除了學術思想的成熟程度、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學術的誠實性值得檢討而外,也證明瞭大參考,對建立在不實信息基礎上的學術思想所產生的強大衝擊力量。

一個轉換了過去生活環境的人,難免漸漸轉換觀察問題的參照系。對於從專制體制中來到民主體制中的知識分子來說,很容易逐漸撤換對專制弊端的批評立場,轉而採取對民主體制弊端的批評立場。這固然與知識結構的變更、資訊方向的變更有關,但主要原因,是生活環境和生活體驗的改變使他(她)漸漸淡化了對過去生存狀態的感受。李洪寬的堅守在於,他始終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後一個共產主義堡壘,擺在自己的電腦桌上,放在自己的面前。他沒有被吸引了眾多外國留學生的”美國夢”所消融,他揪住紅色中國現實不放,把它作為自己觀察世界、評論事物的參照。所以他的大參考,能夠在信息轟炸的自由世界,不迷失方向,而總是針對中國校準目標,成為中國民間首選的信息載體。

說到”大參考”的風格,其實和它的主編李洪寬差不太多:李洪寬拓落不羈橫豎不折,”大參考”不排版不做廣告文章單刀直入基本沒有廢話;李洪寬做事往往不計算利害後果,”大參考”文章無視中國當局禁區;李洪寬辦雜誌無形中得罪不少人,”大參考”得罪的乾脆就是一個專權集團。李洪寬前不久不幸把腿砸斷、動彈不得,”大參考”立即跟著”臥床休息”了一些日子。

大參考誕生於中國強大的資訊需求市場

中國有絕大數量的官方報紙雜誌電視廣播,擁有不盡其數的官方訂戶和讀者。但是,大參考仍然應運而生,蓬勃發展,衝破封鎖,穿越大洋,在中國生根。大參考誕生的過程,說明擁有眾多媒體的中國民眾的資訊需求並不能在官方媒體中得到滿足。事實上,正是官方媒體的”巨無霸”,在封鎖、扭曲大量信息的同時,孕育了大參考誕生的基因,形成了大參考可報導信息的廣闊空間。

那個空間存在了將近五十年。長期以來,只有境外洋人的”敵台”廣播能夠把觸角伸進去。多年之後的1997年夏天,中國留學生李洪寬出車禍被困在病床。那些養傷的時間,一點一滴凝結起來,最後變成了這份突破言論禁區的大參考。他那時整日在網上”遛達”,發現中國不僅已經擁有了很多網民,而且注意到一些大陸網民貼出呼籲,請求能者多勞,轉貼某網站的某資料、文章、書籍,以便他們閱讀。李洪寬當時意識到,當中國第一批人剛剛開始學習利用網絡汲取外海自由媒體信息時,中國當局已經緊跟一步,把一些政治敏感的網站和言論悄悄封了。那時起,李洪寬開始轉發海外一些公共網站的信息文章給國內。後來他發現這方面的需求量有增無已。於是他動了一念,編了一個小程序,把國內的Email地址搜集起來,將檢索成串的文章和重要信息,一次性向國內發送。

整個1997年夏天,養傷中的李洪寬為此忙得不可開交。到了9月份,海外廣為流傳趙紫陽致中共十五大的信,提出重新評價八九六四學潮的問題。接著,各種對中國黑幕中政治局勢的猜測紛紛出籠。李洪寬歷經八九六四,他對中國民間的脈搏模得很準。那時他手中已經擁有兩萬多中國大陸的Email地址了。他決定把這封信發進大陸。發的時候,他借用了中共高層內部傳閱的那份秘密參考的稱呼,給自己的電子資訊起了現今這個名子。

出乎李洪寬意料:此信一發不得了!應了那句俗話,回信”象雪片一樣飛來”,約有兩千多封!所有回信基本表達了下面兩個意思:一,你是誰?或者,你們在哪裡?二,不管你是誰,請你繼續給我發!

趙紫陽公開信真偽且不論,其內容顯然代表民意。它通過電子信件進入中國,在那個被封閉的國土上如同一顆炸彈。而李洪寬知道,他所收到的回音不過是那顆炸彈的餘音而已。於是那兩千個人的兩千封信,改變了李洪寬的生活方向,把他變成了一個”職業的”新聞從業人員。從那時起,他每天以十多個小時的工作量,網羅天下有關評論、分析、報導,及時送入大陸電子郵箱。

大參考誕生過程除了說明中國的信息需求不可估量,還證明,無論它所傳信息的性質還是它的發送方式,都基於一個目標,針對一個主題。這就是每期大參考開宗明義所言:”專門散播各種受中共查禁的新聞和評論,面向高層內部傳閱:推動政治改革,突破新聞封鎖,促進言論自由。”大參考單向直接輸送到讀者電子信箱的方式,還有一個自由言論世界容易忽略的好處:避免讀者因任何主動獲取這類資訊的行為,而被當局冠之以莫須有罪名,遭到制裁。

大參考至今堅持在經濟窮困邊緣

大參考雖然創造了49年以後衝破世界最大新聞禁區的奇蹟,據了解,這份的雜誌卻至今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而且至今沒有得到過任何組織或財團的資助,哪怕是那些以推動中國政治變革為其理念的眾多基金會的資助。這個雜誌的創辦人和主要負責人李洪寬自己,自從中斷學業、放棄在紐約華爾街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全職投入這項工作起,就失去了固定的經濟來源。先後有大約十人參與編輯過大參考,全部是義務工。他個人的生活,則靠從前積攢的一點收入支撐。撐不下去最近這一兩年,海外民主運動領袖魏京生先生私人出錢,接濟這位生活及其簡單而物質要求不高的單身漢。

李洪寬英文流利,年富力強,獨身一人,精力充沛。憑他的能力和智慧,不難在美國這個自由世界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維持一種體面的生活。他當然還可以生活的更好:完成醫學學業,成為醫學生物化學博士,進入沒有高薪階層,成為一個象模像樣的中產階級、新知識移民。其實他已經進入了這個美國新移民趨之若鶩的道路。他1991年因不滿中國當局對八九學運的態度而出國來美,在紐約的”愛因斯坦研究院”讀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第一次摔斷腿之後,雖然中斷了學業,但是並沒有中斷他既定的美國生活方式和道路:他開始在紐約打工掙錢,並逐漸發展為華爾街的一個股票代理商,進入了美國主流商業社會。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當時活的”很滋潤”。但是他最終徹底放棄了”滋潤”的生活,轉而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沒有回饋、不計成本的”自由言論發送器”。

這台發送器對準大陸運轉,一開動就是五年,沒有中斷一天,直到不久前意外嗄然而止,人們才發現別說日常保養,它連故障維修的經費都出不起。由於沒有經濟能力購買醫療保險,這次斷腿事故導致李洪寬拖著完全骨折而腫漲異常的腿,在孤獨中撐了整整三天。在無力自理的情況下,這個不對任何援助抱希望也不肯張口求援的人,播過兩次美國911緊急救援電話,被送到一家醫院後,據說給他做了最簡單的處理,就堅持讓他回家。他隨後還播過幾個尋找魏京生的電話,然後就躺在床上聽天由命了。是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最終在一家小醫院獲得人道救治。斷腿是接上了,手術很成功,但他為此欠下了大約兩萬手術醫療費用。不知道李洪寬能有什麼辦法,償還這些費用。

李洪寬至今未婚,也沒有女朋友。究其原因,可能是讓大參考迷得太深,傾家蕩產嘔心瀝血也要長相守。手術後沒幾天,生活還沒能自理,抱著一個手提電腦在地鋪上,已經讓大參考重新登陸了。但是他都來美國十年時間了,自己的身份問題一直沒有時間照料,一直至今仍懸而未決。綠卡幸虧有幾個熱心的美國大學生幫著他申請。醫療問題是另一項懸而未決的難題。沒有醫療保險,無病則已,有病必定難以支付。但是李洪寬買不起醫療保險。政府有醫療福利待遇,但是據悉,按照他居住地的政府規定,只有未成年人和永久殘疾人,才有資格得到當地政府提供的醫療資助。李洪寬對此望塵莫及,除非他這次斷腿放棄救治,就此變成殘疾人。

李洪寬日常生活極為簡單,為了減少開支,平日縮衣節食。他的心思幾乎都用在如何將大參考辦得更好,而且一天比一天好。他對目前大參考極度缺乏資助的狀況並無抱怨,反而認為,為了一個理想事業,放棄個人享樂是極為正常的做法。此類事情歷史上先例很多,現如今在海外民主運動及其艱難的情況下,更是不可避免也無需抱怨的。”要幹,就幹大事!””無論做什麼都要吃苦,為什麼不吃苦做一項對中國有意義的事業?”就這樣,他把自己艱苦卓絕的奉獻和努力,同等於追求個人生活幸福的努力了。他同時愉快地強調:這些年,他辦大參考收穫甚大,無形中等於拿了一個新聞碩士學位。

在這個程式化、庸俗化的世界上,述說一個不平凡的故事已經不會有多少人相信了。精明幹練的人們習慣於看穿他人的虛偽、證明他人的謬誤,卻難得檢點自己所依憑的尺寸是否合適,標準是否正確。所以李洪寬不僅經濟生活貧困,某種程度上,還相對孤獨。除了他的那些無法表達自己意見的大陸讀者們,在他周圍的世界中,李洪寬的故事有點象天方夜潭。

大參考潛力十足但急需援助

第一次摔斷腿,摔掉了李洪寬作為一個熱門的分子生物學博士的前程;腿腳康復之後,李洪寬東山再起,在華爾街踢打出了一片不大不小的股票經營天地。用他自己的話說,”活得挺滋潤”。不料跟者來了車禍,他倒在病床上,不期然弄出了一個讓中國民間喜出望外,讓當局咬牙切齒的大參考。不久撞上中共十五大召開,江澤民出訪美國。江先生手中握有成千上萬的大陸官方媒體報紙,就是不喜歡新聞個體戶李洪寬。他在華爾街股票交易所那一錘子一砸,僅一天之內,就把當時李洪寬不太多但也不太少的”資產”縮水了百分之三十。此後五年之間,大參考斷然丟棄華爾街的商場利益,卯著勁兒,跟新聞言論封鎖牆叫真兒,不僅突破封鎖走進中國大陸知識界,而且以一百多萬的數量,闖入大學校園、網巴、家庭等各處的電子郵箱。弄得當局無從防範,抓住為李洪寬提供郵址的幕後英雄林海宣判有罪。

五年過去,李洪寬手中的電子信箱地址增加到了一千萬個。別人以為這不大可能,他卻認為這遠遠不夠。因為中國註冊的電子信箱已經達到了四千萬個。而他才擁有其中的四分之一。其實有了地址也暫時沒有用,因為李洪寬沒有資金也沒有能力充分利用手中一千萬個地址,發送大參考。技術上,最簡單地說,如果他敢於再曾加經發送的地址,等於給他有限的電腦功能加碼,電腦就要拒絕運轉了。不可思議的是,就在李洪寬急需資金擴展大參考發行量的時候,時逢中共即將召開全會,江先生又來了。這次李洪寬已經沒有”資產”可以縮水,但是他那條曾經斷過的腿卻又斷了。

斷到如此節骨眼兒上,令人咋舌。

李洪寬對中國現今執政黨決不認同,而且老跟它對著幹。他不屑於潔身自好、躲避”民運”標籤的時髦大潮,他驕傲地把自己的電子刊物叫做”民運刊物”。他明確地表示,要徹底脫離中國建政以來形成的一整套意識形態話語系統。不過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反黨?”他一句話就把你的問題消解掉:”你應該問我,你為什麼這麼追求自由?”然後你問他你為什麼這麼追求自由?他就說,說得十分乾脆:”因為黨反對人的自由、剝奪人生而擁有的各項基本權利!”所以李洪寬對於自己必然反黨這件事表示無奈。

李洪寬說他無論如何也要堅持把大參考辦下去。他知道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他依舊沒有抱怨,而且對大參考未來充滿信心。雖然如此,支持言論自由理念、關懷中國現狀的人們似乎沒有理由袖手旁觀。因為無論從經濟上,還是人手上,乃至道義上,大參考確實需要援助。

(“原載《民主中國》,本次轉載,作者將文章題目做了修改,內容做了增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智叟: 解放軍正在錯失攻台良机嗎?
傳中央書記處向政治局報送法輪功平反預備方案
大參考:中共面臨捉放与改造怀柔法輪功困惑
大參考:南方有一小撮蝗虫肆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