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2002年的香港經濟

人氣 328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惠玲香港20日報導) 對於香港人來說,2002年是困難的一年。公司倒閉、裁員、削減工資等不利的消息,一直困擾著市民;而龐大的財政赤字更加使經濟前景不明朗。香港社會到處瀰漫著悲觀情緒。有學者認為,要恢復社會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政府提高管治能力,提出明確的政策,解決當前的問題。

雖然不少經濟數據和分析都認為,香港的經濟己經走出谷底,但是對一般市民來說,他們更加關心的是公司倒閉、企業裁員、削減工資的消息持續不斷。市民最近經常聽到官員說政府有龐大的財政赤字,要削減公務員工資、削減部門開支、以及有可能加稅等等。這種種不利的消息,使香港一直瀰漫著一片悲觀的氣氛。

一項調查發現,近一半的香港人,憂慮香港的前景,顯示港人面對逆境的情緒消極。調查訪問了2040人,其中百分之四十九的受訪者擔心香港的前景。百分之七十七的受訪者說,每天都會花時間為前景憂慮。其中收入每月超過二萬港元以上的中高收入人士,就佔了百分之五十三。

*政府措施不夠*

香港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說,市民對香港前途沒有信心、社會上瀰漫著悲觀的情緒,是因為政府並沒有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解決當前面對的經濟困難。負責調查的奧美集團大中華董事總經理汪少傑說,調查顯示平均每人每天花十分鐘憂慮香港的前景。另外,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考慮透過留港消費、自我增值等來改善香港前途,反映香港人面對逆境有消極情緒。他呼籲港人利用智慧和本身優勢,創造更美好的環境。

汪少傑 說:“我覺得要自己反省一下,看怎樣可以幫助自己,過去一段時間真的覺得很消極,所有的新聞每天差不多讓人窒息。但其實香港的情況已經蠻不錯。其實香港還有很多好的方面。我覺得整個問題所在,是究竟香港這個杯,是四分之三滿,還是四分之一空的。現在人們的焦點是放在那四分之一空的部份,但我們四分之三滿的部份,為甚麼沒有那麼多人說出來呢?”

香港現在面對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財政赤字問題。差不多每一天都有政府官員或者社會各界人士談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可以怎樣開源節流,例如加稅、削減工資、削減開支等等。不過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認為,這樣只會使社會上更加瀰漫不安情緒。他在立法會一次討論財政赤字的會議上,要求財政司司長樑錦松不要天天提到財政赤字和削減工資,以免影響市民的消費信心。

李卓人說: “我懷疑你做夢也被財政赤字的惡夢糾纏,一睡醒就是財政赤字,其實常常這樣說,財政赤字的信息,就像鬼魂一直纏繞著社會,會影響香港市民對未來消費的信心。是否可以調整一下政府的訊息,也就是蓬勃的行業應該提加工人工資呢?”

*恢復港人信心政府表現是關鍵*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講座教授張仁良也認為,香港社會確實瀰漫著悲觀的心態,主要是因為對經濟前景沒有信心。他認為,要改善現在的情況,恢復香港人對前景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表現。張仁良說: “今年的經濟比去年好,這是真的。但香港人對經濟前景的悲觀心態仍然存在。我們面臨重要的問題是高失業率、通縮等問題。最重要的是現在香港人對經濟前景還是沒有信心。政府一定要使市民對政府有信心、對管治有信心。現在的政府領導階層應該要給市民有這樣的信心,當市民對政府管治能力有信心,覺得政府可管治好香港的時候,經濟自然會好,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政府應該做到的。”

張仁良說,香港現在需要的是採取明確的政策、實際的措施去面對經濟問題帶來的困境。他認為香港其實在金融業、旅遊業、物流業等方面都做得挺好,應該繼續加強,使市民恢覆信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官員指香港仍缺乏條件設人民幣離岸中心
香港經濟自由仍全球稱冠但全球競爭力排名急跌
損失百五億 政府九招托樓市
香港長期信貸等級降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