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論中國人的概念和民族英雄

譚其驤

人氣 1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2月10日訊】《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曆代疆域》節選(為了完整和避免誤解,不僅僅選擇和岳 飛有關的部分。原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

  我們是如何處理歷史上的中國這個問題呢?我們是拿清朝完成統一以後,帝 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具體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 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則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 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不管是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範圍之內 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範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我 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政權。簡單的回答就是這樣。超出了這個範圍,那就不是 中國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國的政權了。

  為什麼作出這樣的決定?我們的理由是這樣:

  首先,我們是現代的中國人,我們不能拿古人心目中的”中國”作為中國的 範圍。我們知道,唐朝人心目中的中國,宋朝人心目中的中國,是不是這個范 圍?不是的。這是很清楚的。但是我們不是唐朝人,不是宋朝人,我們不能以唐 朝人心目中的中國為中國,宋朝人心目中的中國為中國,所以我們要拿這個範圍 作為中國。

  ……”中國”兩個字,按照現在的用法,形成是很晚的。鴉片戰爭以後的初 期還沒有完全形成,基本上到晚清時候才形成。講到”中國”就是表示我們國家的主權所達到的範圍,這是鴉片戰爭後經過了幾十年才逐漸形成的。 ……現代人不能以古人的”中國”為中國。後一代的人把前一代的人的概念否定,不採用前一代人的概念,這是由來已久,自古而然的,沒有什麼奇怪。我們現在當然不應該再以東晉人自居,再以宋代人自居。總而言之,我們是現代人,不能以古人的 “中國”為中國。

  ……

  歷史上同時存在兩個以上的中國政權時,那就得承認事實上當時幾個國家並峙,誰也管不到誰,不能硬說中原王朝管到了邊區民族政權。有些同志要把吐蕃 說成是唐朝的一部分,這是違反歷史事實的。唐和吐蕃敵對戰爭時多,和親通好 時少。就是在和親通好時,唐朝也完全管不了吐蕃。漢朝和匈奴,唐朝和突厥、 回紇的關係,基本上也是如此。我們只能認為吐蕃、匈奴、突厥、回紇是歷史上 中國的一部分,但不能說它們是漢唐王朝的一部分。

  ……

  有的同志說如果我們把歷史邊疆各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看成是歷史上的中國,那是不是就沒有民族英雄,就沒有漢奸、賣國賊了。是不是宋遼之間、宋金之間的戰爭都是內戰了?這顯然也是不對的。我們講歷史上的中國是應該站在今 天中國的立場上的,但講歷史上中國境內國與國之間的鬥爭,宋朝就是宋朝,金 朝就是金朝,宋金之間的鬥爭當然還是國與國之間的鬥爭,那末,當然應該有民 族英雄,有賣國賊,岳飛當然是民族英雄,秦檜當然是賣國賊,這怎麼推翻得了呢?任何人都應該忠於自己的祖國,怎麼可以說把宋朝出賣給金朝而不是賣國賊?宋朝方面有漢族的民族英雄,金朝方面當然也會有女真族的民族英雄。我看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就應該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所以岳飛還是應該頌揚的,秦檜還是應該譴責的。不過今天漢人與滿人都已經是一家人了,寫歷史的時候雖然應該按歷史事實寫,但在今天已沒有必要把這段歷史大事宣揚,不需要宣揚並不等於否定,不等於否定民族英雄。我們要宣揚愛國主義的話,應該宣揚近一百幾十年來在抗英、抗法、抗俄、抗日鬥爭中間的民族英雄,豈不是更好嗎?何必過分宣揚歷史上的?同樣,我們肯定元朝、清朝對中國曆史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但是不等於說要否定文天祥、陸秀夫,不承認他們是民族英雄、愛國主義者,也不等於說洪承疇、吳三桂不是賣國賊,因為歷史是發展的,我們不能拿後來的關係看當時的關係。假如認為後來已成為一家,當時何必抵抗呢?那麼從秦漢以後秦、楚也都是一家,在屈原的時代,豈不是他也無需站在楚國的立場上,抵抗秦朝的侵略了?假如說後來已成為一家,當時就可以不抵抗的話,那麼將來世界總有一天要進入共產主義的,國家總是要消滅的,那麼將來講起歷史來豈不就得認 為歷史時期被侵略者、反抗侵略都是無聊的?要這樣講起來,那我們的抗日戰爭豈不也是多餘的?   

所以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全國各個民族是在一個大家庭裡,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抗擊外來的侵略,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了社會主義祖國的四個現代化而奮鬥。今天我們寫中國史,當然應該把各族人民的歷史都當成中國曆史 的一部分,因為這個中國是我們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的, 而不是漢族一家的中國。我們今天的命運是相同的,興旺就是大家的興旺,衰落 就是大家的衰落,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共同鬥爭。

附錄/ 作者簡介:譚其驤先生(1911-1992)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曆史地理學的奠基人。原籍浙江嘉興,生於遼寧沈陽。1930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歷史系。1932年 2月任北平圖書館館員、北京輔仁大學兼職講師,同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生 院。1933年兼任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講師。1934年,與顧頡剛等發起組織”禹 貢學會”,創辦《禹貢》半月刊。開展中國曆史地理和邊疆地理研究。開設中國 邊疆沿革史、中國曆史地理要籍研究等課程,培養了一批中國曆史地理和邊疆地 理研究者。還開展中國政治地理、水文歷史地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豐碩成 果。1950年,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後出任歷史系主任、中國曆史地理研究 室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 員。1982年任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81年後,任國務院學位委 員會科學評議組成員。歷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中國曆史學會理 事、常務理事,中國地方志協會顧問,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編審委員會顧問。 1988年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共8冊)全部出版,這是目前最權威的 中國曆史地圖集,集中反映了中國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是建國以來我國最重大 的社會科學成果之一。他主編的《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一書,是我國 第一部歷史自然地理專著,填補了該研究領域的空白,發掘和整理了古代地理遺 產,糾正了前人的錯誤,闡述了古代著作的科學價值。

(讀者推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憶岳飛南地
憶岳飛南地 人氣 180
頂級IT企業的世界大戰:Web Services 惊世未了緣
因黃金入球  安貞煥被義大利佩魯吉亞隊炒魷魚
陳紅下一部新片瞄准卡通 講述岳飛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