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8日報導) 有許多報導說,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和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可能會在十六大成為政治局常委,並且被普遍認為是接替現任總理朱鎔基的最佳人選。
溫家寶1942年9月出生在天津,父母都是教師。1965年加入共產黨,68年在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研究生畢業之後,在甘肅省的地質局工作,一呆就是14年。他在83年出任地質礦產部的副部長,85年任中共中伊公廳副主任,92年任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97年起任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和國務院副總理。
美國漢密爾頓學院的李成教授說,溫家寶從一個在偏遠省份從事地質工作的副局長被提拔到中央,原因是他的專業能力和才華得到領導的賞識:“他的政治生涯的起端在甘肅,在地質局做副局長。據了解情況的人說,當時地質部部長到甘肅視察工作,而當時的地質局局長和黨委書記都是草包,不知道怎麼應付上級領導,就叫副局長溫家寶來介紹情況。他作的簡報據說非常好,部長認為他是甘肅的活地圖,馬上就到部裡提他為副部長,但是由於資歷畢竟有限,一年之後才提升為副部長,然後又擔任中共中伊公廳副主任。”
*工作能力有口皆碑*
溫家寶是文革期間少有的研究生之一,在地質構造專業方面相當有造詣,被認為是白專典型。長期研究中國高層政治的分析人士高新說,溫家寶的聰明能幹和邏輯思維的縝密是公認的:“溫家寶當年在甘肅工作過的同事,說他絕頂聰明。這個同事後來來到了美國,跟溫家寶完全不搭界,很顯然,這個人也不是為了從溫家寶那裡得到什麼好處,而且他評價溫家寶的時候,溫家寶還不是今天的這個地位,還是在趙紫陽剛剛倒台,溫家寶地位岌岌可危的時候。大家都在外邊預測溫家寶會倒台的那段時間。”
高新說,他在寫有關溫家寶的書時,所接觸到的國務院系統的人,提到溫家寶的時候,都是這樣的一個評價,即溫家寶與同時期在國務院擔任副總理的吳邦國和姜春雲等領導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高新說,溫家寶的才幹深受朱鎔基的賞識,所以在98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之後,很快就被朱鎔基安排到最難的金融和農業這兩個口,主持工作。高新還表示,由於溫家寶平易近人,不像朱鎔基那樣“暴戾乖張”,所以在國務院的聲望甚至高於朱鎔基。
*負責農業有失誤*
不過,資深中國問題分析家林和立說,盡管溫家寶具有能幹的名聲、平易近人而且能被各方各派所接受,對他也不是沒有批評之聲。由於他主要負責農業工作,而目前中國農村的不景氣、農民收入停滯不前以及越來越多的農村抗議示威事件都對他的聲望造成損害。溫家寶的庇護人朱鎔基在年初的人大會議上,不得不承認,他的政府的主要失誤在於沒有改善6億農民的生計。
專門研究過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李成教授說,作為一個總理人選,溫家寶還有一些缺點:“第一呢,他實際上缺乏在省一級領導的工作經歷。我們知道,他是從一個副局長提拔到副部長,而在省一層的工作經歷,他是沒有的。第二個呢,他到第一線以後,作國務院的副總理,而作為總理需要魄力,尤其是他的前任是以這個聞名的。所以這種魄力還是有待於得到進一步的考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