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30日訊】(中央社記者鍾海泰海地太子港特稿)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呂慶龍三十日結束駐節使命返國,他在海地建立起中華民國透明化援外模式,塑造台灣新形象,更進一步引進台商,參與援助計畫。
回饋和協助第三世界友邦國家發展,是中華民國政府一貫立場,近年來,海地政府從中華民國獲得的援助包括有:興建體育場、國宅、馬路和大學城及整修廣場和提供農技合作與提供學童熱食計畫等。
呂慶龍說,援助項目是政府間經過溝通後釐訂,由政府允諾援助金額,並非把援助金額的支票交給對方後,拿了收據報銷就了事。
他說,首先由兩國成立援助監督考核小組,五名成員中,中華民國有二位,由他擔任主席,小組針對海地政府所提出的計畫進行評估,動工後,依計畫或工程進度撥款。
他強調,所有援助計畫和金額全部公開,因此,不會發生援助款被中飽私囊的事,使受援國國民得到實質幫助。
美國、法國和加拿大駐外使節都曾經向呂慶龍表示,他們最擔憂援助款項流到政客私人荷包裡。但呂慶龍把中華民國援助計畫攤在陽光下的作法,獲得這些國家使節高度讚賞。歐盟國家已提出新的援助計畫,要求中華民國共同參與。
他說,目前援助海地還有不少款項,但海地政府提不出計畫,沒有計畫就是不撥錢。
數年前,海地政府獲得中華民國援助興建一座青年運動公園,但這項援助被特定人士綁標,結果一支大而無當的旗桿花費了二百五十美元,佔了援助款三分之一,運動場連影子都沒看見,後來,呂慶龍以剩下的三分之一工程款完成全部工程。
呂慶龍在援外工程中,引進台商,他表示,一則可以達到制衡和平準功效,另外台商向台灣採購有助於帶動台灣經濟和提供就業,一舉數得。
他舉機場大道為例說,台商以低於當地廠商二成價格承攬到工程,台商施工的工程品質和合理價格,使得海地總統下令將全國機械維修和垃圾車採購全部交給台商負責。
呂慶龍說,台商和大使館的相輔相成,造成海地對中華民國的良性依賴。
呂慶龍說,中華民國對海地援助公開化後,不論電視或廣播公司的﹁叩應﹂節目,他沒有不敢出席的,援助計畫、金額全部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甚至說,他自己也是納稅義務人,當然要替自己省錢。
呂慶龍援外公開透明化後,海地民眾向台灣媒體說,這才是真正造福了國家與人民。
當然,呂慶龍在推動援助透明化的同時,也必須忍受駐在國政要的斷交要脅。呂慶龍說,他一肩承擔,絕不能讓中華民國政府的德政流落到政客私人荷包中。不過在折衝尊俎過程中。發揮外交長才,駐在國總統、總理、外長無不對他推崇有加。
海地吳姓台商說,在海外三十多年,從來沒遇過像呂慶龍這麼親民的大使,自己開車到公務機關洽公,他即使出馬競選太子港市長都有當選希望。
台商們希望,新任駐海地大使也要有抗壓性,否則透明化的援助政策一旦改變,要再恢復談何容易。(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