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1月28日訊】十六大閉幕,胡錦濤就任總書記,江澤民續任軍委主席。在官方媒體上,江澤民依然排在胡錦濤之前。於是,許多觀察家批評曰:“這是槍指揮黨!壞了共產黨的規矩。”
日前,從《新世紀》網上讀到吳國光的文章“什麽時候不是‘槍指揮黨’?”令人耳目一新。吳國光正確地指出,中共歷來就是“槍指揮黨”。所謂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其實就是從遵義會議,毛澤東開始掌握了中共的軍權。至於鄧小平在“六四”期間,以軍委主席的名義調兵遣將,把總書記趙紫陽逼下臺,更是把“槍指揮黨”這一條演繹得淋漓盡致。由此觀之,如果說中共內部有過什麽“規則”,那恰恰就是槍指揮黨。
想想也是,象中共這樣靠暴力起家靠暴力維繫的黨和國,掌握暴力工具的最高權力無疑具有頭等重要性。
吳國光的文章很有啓發意義。我這裏想接著問一句:既然在中共歷史上一向是“槍指揮党”,那毛澤東的名言“黨指揮槍”又是從何談起呢?
我以爲一般人過去誤解了毛這句話的意思。早先的一批共產黨人,多半是秀才,幾乎沒有什麽專業軍人,後來走上武裝革命的道路,起初手裏沒什麽自己的軍隊,多半是把梁山好漢式的草莽武裝或軍閥的部隊或國民政府的軍隊改編過來,通常的辦法是說服這些隊伍的官長和山大王們接受馬列主義和加入共產黨。很可能,早先的紅軍軍官大部分是這類人,他們和士兵熟,會打仗,但“革命覺悟”則比較有限,搞不好就有可能擁兵自重,反過來壓倒黨,此所謂“槍指揮黨”。爲了保證黨對軍隊的控制,共產黨採用了不少措施,包括“支部設在連上”,包括在各級軍官身邊派出政委或指導員或黨代表,所謂“黨指揮槍”就是政委(或指導員或黨代表)高於軍事官長。例如樣板戲《杜鵑山》,黨組織派出柯湘,“黨指揮槍”就是說雷剛必須服從柯湘。儘管到後來,共產黨培養出大批自己的軍事指揮人員,但政委制卻長期保留了下來。這也有它的道理,因爲軍事上強畢竟不等於政治上強。
查毛選,關於“黨指揮槍”和“槍指揮党”這段話是接著“槍桿子裏面出政權”這一句講的,其本義是說共產黨要有自己的軍隊,而這個軍隊必須服從黨的指揮而不是相反。在共產黨那裏,不是誰仗著自己兵強馬壯槍桿子多,於是就可以迫使全黨接受自己的領袖地位;相反,你必須被黨推舉爲領袖,你才可以統率三軍。這大概是“黨指揮槍不准槍指揮黨”的本義。
不難看出,這和現在人們爭論的究竟是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大還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大的問題不大相干,因爲中央軍委本身就是黨的機構。我們注意到,按照現在的有關規定,中央軍委雖是由軍人組成,但軍委主席卻不授軍銜,不是由軍人擔任,或者說不是以軍人的身份來擔任,而是以黨的名義。因此你可以說,中央軍委制本身就體現黨指揮槍。
毫無疑問,中共的黨國體制充滿漏洞和矛盾。既然是以黨治國,偏偏黨和政府又是兩套班子。從十六大之後到明年全國人大之前,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成員在國家和政府機構內沒有擔任最重要的領導職務,而擔任國家和政府最高領導職務的又不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成員;理論上,國家軍委主席和黨中央軍委主席可以分別由兩個不同的人擔任,一旦有事,軍隊到底聽誰的?江澤民和當年的鄧小平一樣,連中央委員都不是,卻占著中央軍委主席的寶座,如此等等。這些體制上的漏洞和矛盾都經不起推敲。假如說這些漏洞和矛盾居然沒引起什麽實際的麻煩或僵局,居然還沒有整個亂套,那無非證明瞭黨國的人治性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