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你可會進補?(下)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1月23日訊】  (接上週末版)
食補勝藥補
 與藥補相比較,食補更為優越。本文向你推薦幾種四季食補佳品。
  春令補養以肝為先。根據中醫學「天人合一」的養生原則,人體在春季保養的重點器官是肝臟,而在所有的養肝食物中,以動物肝最優。研究表明,豬肝、牛肝、雞肝、鴨肝等具有強大的補益作用,並能解毒、抗癌,強壯體力和增進智能。主要得益於含有大量核酸、維生素A、葉酸、硒元素等人體肝臟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特別是含有一種稱為細胞色素P-450的成分,尤其值得稱道。在上述幾種動物肝中,雞肝又名列榜首,最有食療價值。如將新鮮雞肝與大米同煮為粥服食,可治諸如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乾澀或流淚等疾患,是中老年人春季養生之佳餚。
  消暑度夏首選食鴨。夏令進補,首選鴨肉。《日用本草》載,鴨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氣行水,養胃生津,止嗽息驚」。《別錄》也說鴨可「補虛除熱,和臟腑,利水道」。其奧妙在於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看,特別適合於體內有熱或上火的人食之。低熱、虛弱、食少,大便乾燥和水腫者吃鴨也很有益,而這類疾病患者多見於炎夏。此外,不少頑症痼疾也可試行「鴨療」。如老母鴨與天麻燉食可養陰補虛,平肝熄風,可治療高血壓,老母鴨加白茅根(紗布包)燉湯食之,對早期肝硬化腹水有效;老母鴨與人參、沙參、百合等燉食,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症的妙方;青板鴨與白扁豆,苡仁、蓮子等燉食之,是慢性腎炎病人康復的良法;老母鴨與玉竹、枸杞子、黃精等配方食之,有助於糖尿病人康復。
  秋日養肺木耳為最。中醫學認為,秋季陰漸生而陽漸消,空氣乾燥,最易傷肺。白木耳與豬血湯屬於養肺佳品,可以滋潤秋寒淫浸的肺臟。另外,不遜於白木耳的還有藕。藕不僅是佳蔬良果,尚是一味良藥。中醫學認為,生藕味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熟藕性味甘溫,有益胃健脾、養血補虛、止瀉之功。《隨息居飲食譜》的評價是:「藕以肥白純甘為食,生食宜鮮嫩,煮食宜甘老,用砂鍋桑紫緩火煨爛,入煉白蜜收乾食之,最補心脾。」《綱目拾遺》則稱藕粉調中開胃,補髓養血,通氣分,清表熱,常食安神生智、解暑生津、消食止渴,實為秋補之上品。
  一日三棗過冬之寶。紅棗有大補氣血之功,具有治療眩暈、虛弱、貧血、營養不良、高血壓、過敏性紫癜等疾病之作用。《本草綱目》稱棗「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之癖氣」。現代醫學已發現棗內含有抗高血壓的成分蘆丁,乃是中老年人過冬的益友。民間流行的「紅棗燉雛雞」,「紅棗煮粥」、「紅棗熬黃耆」、「黑棗燉豬蹄」等形式,都值得稱道,讀者諸君不妨一試。
◇蘭政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臺灣傳統週》特別活動
「臺灣文化展:印象臺北」贊助票開始售票!
榮光會2025年春季聯誼 情誼深長 表演精彩
喬州沃爾瑪槍擊案致二死三傷,槍手身分確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