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1月14日訊】十一月十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尉健行稱,回顧十三年以來中國出現的腐敗絕不是根本制度的腐敗。這則小新聞表明中國政府的權力中心還想掩蓋實際存在的致命問題,還在繼續描述虛假的繁榮,要把向外國投資者們引進一棟建立在沼澤上的大廈。
*中國權力中心掩蓋社會危機
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制度上、道德上的雙重危機。
人類社會國家制度分爲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兩部份,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中國決定改革開放時,經濟基礎就從公有制逐漸地轉向私有化,但中國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的改變卻極其緩慢,甚至人權還在倒退。
經濟基礎的變化和專制制度的不變之間,就形成了形成了一個腐敗滋生的空間。擁有絕對權力的個別高層腐敗官員利用各種見不人的方式獲取暴利,完全不用顧忌遊戲規則。中國高官的腐敗現象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不僅給國有資産造成了損失,而且也給私有企業的資産造成了損失。不徹底的改革讓專制制度已經腐敗。
制度的改變同時引發道德危機。改革開放之後,原有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被逐步取消,舊的價值觀念失效,又沒有新的精神價值來支撐人們的心靈。精神上的空虛,隨著物欲橫流,出現了道德淪落,不講規則,不守信用,成爲深刻地影響中國的商業發展的問題。80年代末,中國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希望被「六四」的槍聲擊碎;90年代末,靜靜修煉的法輪功學員被殘酷迫害。中國沒有正當的申訴渠道,所有人想說的真話都被黑手捂在口中。
制度和道德上出現的危機,直接反映出中國的問題實際就是專製造成的,是制度本身的根本腐敗。但權力中心並不想承認這些問題,也容不下一句真話,除了維持愚民政策之外,就是繼續吸引外國的投資者到中國來投資,填補巨大的中國經濟空洞。
*外國投資者在現行制度中的危險性
當人們把眼光放在大批外資企業爲中國提供了新的技術和就業機會,並大幅度增加了中國的出口時,卻很少有人指出外國投資商投入數千億美元的外資已經成爲中國經濟空洞填充物,難以轉變爲真實的利潤。因爲中國的經濟問題出在國家資産「資不抵債」的情況,加上大量的資金被貪污轉移,逐漸抽空了中國的經濟基礎。
首先是中國的國家債務問題。根據北大鍾偉先生的研究,中國現在全部國家債務,包括外債、國債、債轉股的壞帳、社會保障基金缺口、銀行的壞帳、股市的壞帳、還有基層政府的財政赤字,加起來是12點8萬億元,相當於中國每年GDP的140%。中國近幾年的GDP大約是10萬億左右。全部國家資産的總價值也就是九萬億元。中國現在的資産負債表實際上已經是資不抵債了。如果不是外資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中國早就爆發金融危機了。
其次是中國目前的資金外逃問題極其嚴重。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每年公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可以推算出從1990年到2000年,中國的資本外逃數額總計達到880億美元左右,占同期外商直接投資數額的四分之一。因爲有許多人還利用假貿易結算、假投資等種種手段混在正常的外匯支出專案中,所以這裏所做的估計只能算是中國資本外逃的最低估算額。
以上兩種情況已經讓中國的經濟成爲一棟建立在沼澤地裏的摩天大樓,怎麽能夠穩固呢?
而外國投資者不瞭解中國的真相,相繼來到中國投資,他們慢慢發現,按照中國法律老老實實地經商,預期的利潤並沒有出現,相反當他們的權利被侵犯時,沒有人保護他們,麻煩還會不斷,很難將設備等硬體設備換成現金離開中國。
最近爆出的美國「百事可樂」公司與四川省政府合資企業的失敗就是例證。百事可樂在1993年與四川省廣播電視廳下屬的廣電工業發展公司合資建立了四川百事可樂飲料公司。但是中方管理人員利用企業資金去歐洲度假、購買豪華轎車,並且私自改變所有制結構,給予當地管理人員更多的控制權。 事發以後他們還禁止百事可樂總部的審計人員進入工廠審計公司的帳目。百事可樂公司已經向國際仲裁機構提出了申訴,要求結束與四川省的合作。
外商們期望「十六大」能夠改變現狀,給外來投資者一個良好的環境,但尉建行的一番話,表明中國政府還在繼續掩蓋真實的情況。中國的政治是否穩定,會影響外商和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信心。中國的腐敗是制度性腐敗,專制及缺乏監督對於反腐敗不會産生任何積極作用,中國的社會制度不發生根本性變化,貪汙腐敗就難以根除,外來投資者的利益就無法保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