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1月10日訊】在「生活律動」教學中,有一堂孩子和家長一起分享的課,名為<快樂的早晨>。
課程設計很簡單,媽媽和孩子「互換」角色,也就是說,當媽媽的變成了平日賴床的小孩,當小孩的卻得扮演起媽媽的職責。
在這一堂課裡,媽媽可以盡情的賴床,孩子則必須努力達成任務,只見孩子唯妙唯肖的模仿媽媽平日早晨叫孩子起床的音調、口吻、神情,甚至真的生起氣來,課程幫助親子關係有了微妙的理解,許多媽媽發現「早晨的自己」實在夠可怕,孩子也發現賴床真的很討人厭。
「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動作,都影響了人際關係的好壞。粗暴無禮的動作,來自於對周遭環境的無知或不能體會。」雲門朱光娟老師說,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往往也帶動了更細膩的觀察和同理心。接納自己,包容別人,為孩子的人格教育,建立更寬廣的基礎。
誠如「認識自己的身體」是最簡單,最直接詮釋「生活律動」的一句話,孩子透過肢體的探索,所學習到的東西,難以嚴格分類,但都將內化成孩子的性格,不是知識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是性格和人生態度。 (自由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原來,觀察力可以這樣學
張小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