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0月7日訊】據東方日報10月7日報導﹐余若薇給行政長官董建華寫信﹐原文如下﹕
行政長官董建華「八萬五」房屋政策,促使本港樓價自九七年起下跌六成有多,政府多番出手救市,包括暫停賣地、停售居屋、增加置業貸款名額以及施展出口術等等,惟皆藥石無靈。令人驚訝的是,董先生到了今天還迷信政府有「起死回生」的能力,竟然在一個國際商界翹楚雲集的場合揚言要「推高樓價一點」。
董先生日前出席《福布斯》全球行政總裁會議時突然透露,政府正尋求方法將樓價推高一點,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翌日亦附和說,要改善本港通縮情況,首先要解決樓價下跌問題。耐人尋味的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及後急忙降溫,強調「樓市不是托回來的,一定要視乎市場力量」。
有關干預樓市的種種壞處,不少學者、市場人士以至政黨團體已論述過,我亦不擬在此重複。事實上,「干預市場成癮」已成為特區政府治港的標記,過去五年多港人因其「大有為」作風吃盡苦頭;在樓市方面,政府多番出手救市,製造了樓價反彈的虛假期望,結果在金融風暴後入市的業主亦免不了變成負資產,樓價「低處未算低」。政府這趟再施出口術,地產股隨即反彈,部分發展商亦將旗下的樓盤加價加推。令人憂慮的是,有市民因托市言論而入市,萬一樓市續跌將招致更大民怨!政府要穩定樓市,有關停售居屋與公屋的消息亦甚囂塵上,然而若政府真的完全撤離房屋市場,亦會引起無力購置私人樓市民的不滿。有論者力陳居屋與私樓價錢已拉近,然而據市場人士指出,現時與居屋價錢相近的私人樓多在新界西北地區,整體而言兩者價格仍有一段距離,可別忘記的是,由於居屋並未補地價,樓價自然較私樓為平。
居屋公屋仍有市場
觀乎最新一期居屋銷情,售出單位仍有五成半,支持停售居屋者或認為認購率低,反映居屋不再受垂青,然而換另一角度看,這千多名買家正好是居屋仍有市場的實證。在經濟不景氣、市民收入下降下,居屋以至公屋市場仍有一定需求。
眾所周知,樓市起跌與經濟表現息息相關,本港失業情況嚴重,市民工作朝不保夕,入市意欲自然偏低。發展商雖然聲稱不會再劈價賣樓,據市場人士估計,現在至明年年底可供出售單位達67,000個,供過於求下恐怕他們亦難敵市場定律!
小市民眼見政府多次拒絕協助負資產一族紓困,強調這是個人投資或炒賣失利;當發展商紛紛「劈價促銷」,導致「樓賤傷港」時,政府卻高姿態出手,要穩定樓市。為了提高本港競爭力,打工仔人工必須繼續下調,地價、樓價卻不能再減,箇中道理實在玄妙。據報道「政府高層首次承認政府有能力影響樓價升跌」,政府這趟將本身威信押在「托市」或「穩定樓市」期望上,萬一徒勞無功顏面何存?
猶記得孫明揚當初擔任問責局長,曾揚言自己是房屋政策唯一發言人,估不到問責制實行沒多久已出現口徑不一的情況,政府房策又返回昔日的紊亂,公眾不免質疑董先生出口托市前,有沒有與孫局長溝通?政府聲言要落實政治問責,又是否言行一致?(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