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0月19日訊】當前台灣政府財政結構陷入窘境,除因外在的經濟情勢演變外,歷年來內在長期演變過程中所累積的財政預算制度與社會政經結構,也是另一項主因,因此唯有積極改善財政收支方能解決政府財政結構不佳的問題。
據中央社10月19日報導,高雄市財政局長林尚愷今天在群策會舉辦的「健全財政結構研討會」中表示,近年來政府課稅收入逐年下降,僅佔國內生產毛額 (GNP)比重的12.11%,但政府支出卻逐年上升,佔GNP比重的25.14%,兩者間的缺口可以藉由出售閒置土地、公營事業民營化、並增加舉債方式弭平。
雖然目前中央政府未償還債務餘額占GNP比重也逐年上升,比例已達到17.36%,外界也針對此項結果提出質疑,但觀察全球各國的情況,未償還債務餘額比重並未有一定的標準,其中,歐洲部分各國在未償還債務餘額佔GNP比重甚至較台灣高出甚多。
林尚愷近一步指出,改善政府財務結構可採取政府組織再造、行政區域調整等方式,降低政府支出/GNP比重。雖然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公營企業民營化釋股可挹注政府收入,但以目前資本市場來看,釋股收入對於政府財政挹注效益較小。
林尚愷說,政府也可朝擴大稅基、簡化稅制 (朝向單一稅率,不要有減免等措施,將有助於降低稽徵成本,並提高納稅意願)、提升稅收/GNP比重。另外,放寬公共債務上限比率,擴大舉債規模,若無法擴大舉債規模,則無法增加公共建設投資,吸引國外資金流入。
由於國家競爭力提升優於國際租稅競爭,在全球趨勢下,非貿易財政部門競爭力是決定一個國家投資與經營環境優劣重要因素,重要的非貿易財如政府行政效率、軟硬體基礎建設,高品質生活環境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利器,短期內政府應加強公共投資、提升國家競爭力,以避免未來消極性的社會福利支出大幅增加,增加政府的財政壓力。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吉源頗為贊同林尚愷所指的增加公共投資並表示,政府若無法擴大公共建設,則無法吸引外資資金進入台灣市場進行投資,配合稅制改革、擴大稅源,本國資金才有意願留下來,並吸引國外資金進入。蔡吉源並指出,目前財政預算制度執行力不佳,才是財政困難的主因,首先需消除政商勾結及黑金介入公共工程,公共工程需公開招標徹底執行,不可私下議價,如此將能節省可觀的政府支出,尤其審計單位要拿出魄力,若無法懲治失職官員,導致支出浮濫,再多的收入也不夠彌補支出缺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