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0月16日訊】台海兩岸關係究竟是遠親?還是近鄰?這個問題在十月八日晚間艾默蕾大學舉行的研討會中有深入且熱烈的探討。
該研討會請到亞城地區三位重要學者,分別就美國政策、中國大陸對台灣政策的反應及台灣在外交工作上的努力發表看法。
喬治亞理工學院外交學院教授高龍江(Dr. John Garver)說明美國自一九七九年來對兩岸採取的「策略性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其思考基礎在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與安定。但由於台灣民主發展成熟,及根據美國防部之研究,大陸的人民解放軍可能低估美國防衛民主國家之決心,錯估情勢攻擊台灣,反而造成區域緊張,因此布什政府於二○○一年四月明顯改變此一策略。布什於CNN、ABC電視訪問中明確表示「美國將竭盡所能防衛台灣」,之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及副總統錢尼之談話均印證布什政府已向發出明訊息。
卡特中心「中國農村選舉觀察專案」副主任劉亞偉以其訪問過台灣兩次之觀察心得表示,台灣曾多年受異族統治,使民族性格反抗、不受威脅,外來威脅愈大,其反抗也愈大。對陳總統「一邊一國」談話,大陸反應相當節制,但將台灣計劃更改護照等行事均標示為「隱形台獨」。渠認為最近兩岸均出現「時間表」的說法,及兩岸的軍備競賽是一危險的發展。兩岸僵局暫難突破,唯有雙方的貿易、人民交流可以使兩方聯結起來。劉副主任結語時引用前監察院長王作榮談話「只要能為兩岸帶來和平、安定與繁榮的政黨,就是值得支援的政黨」。
肯拿索大學政治系主任黎建彬以豐富資料的投影片說明,相較於經濟上的「高可見度」,台灣自一九七二年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在外交、國際政治上之地位受大陸阻撓,仍乏代表性。一九八三年至二○○一年之間台灣作為非政府國際組織會員之數目增長三倍,因為台灣採取較彈性務實之外交策略,同時因為鄧小平於一九八二年提出「一國兩制」統一策略,淮許台灣以地域性名稱加入非政府組織,但通常仍是以個案為基礎,經過冗長的討論、爭取而來。再由台灣加入的國際組織來觀察,台灣獲淮加入之組織均為財經、農業、打擊犯罪、教育文化等功能性組織。台灣要加入聯合國,或政治性、高可見度之國際組織仍需更多突破。
此項研討會由駐亞特蘭大辦事處、艾默蕾大學及亞城地區學術組織「中國研究中心」(China Research Center)共同主辦。辦事處田處長台清致詞時表示,台海是世界上衝突引爆點之一,台海和平是亞太地區安定的關鍵。研討會的討論、學習有助增進人們對問題的瞭解與合理的解決。田處長並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希望台海兩岸不再敵對,而像好鄰居,好親戚般和平共存。
當晚研討會吸引亞城地區僑、學各界人士前往聆聽,現場座無虛席。整個會議、討論由艾默蕾大學中文教授蔡蓉主持貫串,聽眾提問包括日本在台海問題中可能扮演之角色、大陸的共產主義與台灣獨立之前矚性等,在講員交互答覆中,晚間九時正式結束,意猶未盡的聽眾仍圍繞講員交換意見。錯失該研討會的讀者可於稍後數日上網查詢。辦事處新聞組網址:www.roc─taiwan.org,「中國研究中心」網址:www.chinacenter.net。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