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0月14日訊】台灣法務部最近於法務部的網站中,公布了十一種網路犯罪態樣的分析。期盼能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建構一套打擊網路犯罪機制,瓦解不法之徒的犯罪行為。
據中央社10月14日報導,根據法務部最近公布網路犯罪態樣分析強調,總計有「駭客入侵網路銀行盜領」、「利用網路媒介色情交易」案等十一種犯罪態樣,由於網路犯罪態樣涉及層面廣泛,因此,如何建構一套打擊網路犯罪機制,瓦解不法之徒將網路視為犯罪藏身溫床,則是政府與民間應共同面對的課題。
法務部表示,過去犯罪者所使用的犯罪手法都是呈現在現實生活中,但今天卻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進行不法犯罪行為,所謂的「網路犯罪」是指透過網路架構的特性,包括網際網路的跨國性、無距離限制、隱密性、無實體化及匿名性所實施的犯罪行為。
法務部指出,網路迅速竄起,成為現代人新興的傳播利器,網路犯罪問題也日漸浮現,如「軍火教父」網站公然販售槍枝、大學生利用學校網路「教人製造炸彈」或是在利用網路散布「衛生棉長蟲」的謠言、「女學生被冒名徵求性伴侶」等案例,引起各界矚目與廣泛討論。
除此之外,女明星的照片被人移花接木到裸女身上在網路上流傳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也就是說,隨著Internet的日漸普及,各式各樣的網路犯罪方式也一一出現在台灣的網路上。
在犯罪態樣上,法務部統計表示,計有「利用網路散怖或販賣猥褻圖文影片」、「利用網路媒介色情交易」、「利用網路發表不法言論」、「虛設購物網站詐取訂購貨款」、「利用網路侵犯著作財產權」、「利用網路煽惑他人犯罪」、「盜用網路撥接帳號供客戶使用」、「網路蟑螂恐嚇取財」、「利用網路冒名濫發或偷窺電子郵件」、「利用網路散佈電腦病毒」、「駭客入侵網路銀行盜領案」十一種形式。
法務部認為,從這些利用網路從事犯罪行為觀察,可以了解藉由科技所進行的犯罪行為,已逐漸浮現大致輪廓,且未來透過網路所帶來的傷害不只是單純的財產或誹謗等犯罪而已,甚至嚴重到對人類造成極大的損害。法務部強調,網際網路雖為現代人帶來無窮的資訊,但網路犯罪態樣所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因此,政府與民間如何共同建構一套打擊網路犯罪機制,以瓦解不法之徒將網路視為犯罪藏身的溫床,則是應該積極面對的課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