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1日訊】在特區政府總部上班以前,財政司長梁錦松這個名字彷彿與政治扯不上關係,但他上場大半年時間所採取的種種策略,跟他近期閱畢的迪克.莫理斯(DickMorris)政治權術著作《新君王論》的理念﹕掌握及爭取民意,並引導輿論方向等,不難找出一些影子。
據明報報導﹐《新君王論》倡議新世紀的政治人物要有理想但須實際,曾任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智囊莫理斯主張,現代政治人物應當保持積極、集中焦點在政見上、超越政黨,並且在觀念上領先。
且看莫理斯心目中政治領袖應施展的招數﹕
莫理斯指美國政治的目標不在於金錢、經濟而是價值,當時克林頓提出不少具價值觀的創舉,成功提升他的個人聲望。
梁錦松上場後提出多項經濟、社會理念,顯現曾經過包裝,例如「投資」與「使費」兩政府理財概念﹔「沒有人因為無錢而無飯食、無書讀、無屋住甚至失救致死。」﹔倡議香港發展成中國的「超曼哈頓」區,與珠江三角洲加強合作。
莫理斯曾說﹕「在美國政治上的每一日,都是競選日。」克林頓上任後一直進行「永久的競選活動」,重視民意調查,保持永遠有多數的民意支持。
縱使梁錦松不用靠競選贏取財政司長一職,但他也明白民意的重要性。例如在開徵銷售稅一事上,即使研究擴闊稅基委員會仍建議開徵此新稅種,但民意幾乎一面倒反對,梁錦松迅即表明暫不考慮。
面對龐大財赤的難題,梁錦松更突破常規,一反前人的作風,在未諮詢立法會議員有關財政預算案前,先下手為強,公開政府的財政狀??,坦然面對市民,交代有可能的最壞結果——高達六百多億元的財赤。
他一個「順水推舟」,將解決財赤的「波」推到政黨身上,提早阻止他們可能提出的不切實際建議。
莫理斯說,政治領袖應掌握時代的氣息與脈搏,改變個人風格,才能實現自己的政見。
去年本港私人機構刮起一股裁員風,梁錦松竟認同機構須以「瘦身」維持平衡,但眼見失業問題惡化,他後來「改口風」,呼籲公司「瘦身」要顧及社會整體利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