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5日訊】中國大陸環保總局今天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生態環境脆弱的中國西部地區,由于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系統已呈現出由結構性破壞到功能性紊亂演變的發展態勢。
中新社消息,由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局和中國西部地區十二個省、區、市以及有關科研部門聯合開展的這次生態調查報告稱,截至一九九九年,西部地區(不包括西藏)水土
流失面積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二點五,水土流失蔓延的趨勢有所緩解,但水土流失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西部地區沙化面積占到全國沙化總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且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在局部地區土壤鹽漬化增長勢頭仍在加重,石漠化問題突出,耕地總面積持續擴大,造成對林地和草地的破壞。
森林生態系統呈現數量型增長和質量型下降并存的變化趨勢,森林類型比例向不合理方向演化,導致森林生態系統調節能力減弱,病蟲害加劇。
調查報告稱,西部地區退化草地和草地鼠害面積分別占到可利用草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九點五和百分之四十七點一。水資源短缺和浪費現象嚴重,河流斷流、湖泊萎縮,地下水位下降。
截至一九九九年,西部地區因礦產資源的開發,受到破壞的土地面積累計達一百八十一萬公頃。生態環境的破壞使沙塵暴發生率開始上升,西部地區的旱災增長和洪澇災害發生頻率比八十年代分別增長百分之七點五和百分之四十九。(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