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日訊】突然之間,印度發現中國在許多關鍵性的領域已經大大地領先于它,尤其是高科技領域。對此,它又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近日,美國《商業周刊》發表文章,分析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大國的“IT情結 ”。
說來奇怪,但也确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印度人一直把中國看作一個強勁的對手。有消息報道稱,隨著阿富汗戰事臨近結束,印度商界和信息產業界一些所謂的精英人士終于又有時間“關注”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了,當然他們不會為中國所取得的進步而感到高興,相反卻把這作為所謂“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具體證据。坦率地說,印度与“宿敵”巴基斯坦相比,一直占据上風,但是和中國相比,卻絲毫不占任何优勢。雖然兩國有著許多相同特點,如都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大國,文化歷史相當悠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曾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貧困問題比較嚴重,技術熟練工人嚴重不足。但是,過去二十年來中國所取得的進步令世界矚目,跨國企業紛紛投資中國,PC市場增長幅度居世界領先地位,年前又在經歷了漫長過程之后終于正式成為WTO成員,再加上擁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半導體工業市場和最具購買力的中產階級,中國無論在哪方面都令印度感到了強大的壓力。
2001年夏天,中國一舉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用戶市場,而印度全國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只不過500万,僅相當于中國一個季度新增的移動用戶數。印度比較引人注目的也就是軟件和制藥。印度移動通訊公司BT的股票計划在近期公開上市交易,它對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們認為印度的移動通訊市場還是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的。此外,部分國際性企業認為印度是一個重要的新興市場,這主要是一些因為美國經濟嚴重衰退而受到打擊的企業。
談到印度企業所取得的進步同中國企業相比相形見絀,中國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就使上海等城市從衰敗的狀態中擺脫出來,發展成為令世界矚目的國際性大都市。上海浦東新區高樓大廈林立,而印度的孟買仍然不過是一些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低矮破舊的住房依然占据著城市的主體景觀,其貧民窟在整個亞洲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最近剛剛到訪上海的一名印度游客在電子郵件中寫道:“在上海期間,需要時不時地掐自己一把才會意識到此刻并非置身于紐約或巴黎。上海的市政規划相當出色,基礎設施十分發達,公路交通、住房條件、供電設施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印度相比,你簡直要精神崩潰、痛哭失聲。我們与中國的差距簡直要以光年計算,我們永遠也赶不上他們。中國下決心要在2008年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印度信息產業的好日子最多也就剩下兩年的時間。”
當然,現在還不到對印度的信息產業蓋棺論定的時間。上個世紀90年代,印度著名的軟件企業,如Infosys、Wipro、Satyam、Tata Consultancy Systems承接西方跨國公司的外包業務,一度獲得長足的發展。此外,在語言和體制等方面,印度更具備中國所不具備的优勢條件。
應該說,中印兩國各有各的优勢。印度是与中國合作,還是針鋒相對,眼下還不是很明朗。在一定程度上,印度允許中國對其本國市場的滲透,如批准華為公司在班加羅爾開設分公司,接受部分中國工程師在其信息產業重鎮海得拉巴學習英語。但是,印度人對中國始終怀有敵意,這從不久前當地一些媒體的報道可見一斑。班加羅爾部分報紙說,華為設在當地的分公司私下里向塔利班提供援助,實在是荒謬至極。這种歪曲事實的無恥報道理所當然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