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3日訊】位於荊江“九曲迴腸”最險要處的湖北石首市調關鎮﹐近年在幾次特大洪災中受到重創﹐轄內的幾個分洪垸被國家納入“平垸行洪﹐移民建鎮”範圍﹐並投入了巨額資金。然而﹐記者近日在計劃安置全鎮近一半災民的黃陵山村移民點看到﹐這個耗資600多萬元的移民新區﹐竣工一年半了﹐由於質量﹑價格等問題﹐群眾不願入住﹐至今仍是一座“空城”。
■“移民房”不能常住
新華网報道﹐位於石調公路一側的黃陵山村移民建鎮點﹐遠遠看去﹐一條條水泥道路﹐一排排白牆紅檐的房子﹐煞是整齊﹑漂亮。
走進去卻發現﹐偌大的小區內﹐除了一家在裝修﹐幾個裝修工人在幹活﹐冷冷清清不見一戶居民﹐大多數房子廳堂內長滿荒草﹐一些房子的地基框架懸空裸露﹐甚至斷裂﹔屋內樓梯沒有任何支撐﹐只是把水泥板一端砌在牆裡﹐記者試着爬上去﹐馬上感覺腳下發顫。內牆沒有粉刷﹐砌牆的沙漿因為水泥含量不足﹐用手隨便一摳就掉﹑一碾就碎﹐牆磚搖一搖就可以拿下來。
記者爬到一間房屋的二樓﹐從窗口向下看﹐外牆也明顯外傾。裝修工李良才對記者說﹐就這面牆起碼傾斜7公分左右。房檐上鋪着的紅色瓷磚﹐記者用手輕輕一揭就掉了下來。房屋主人符柏林反映﹐這個移民點的下水道排水量和化糞池容量明顯偏小﹐而且管道基礎過高﹐一旦下大雨﹐不僅生活污水排不出去﹐外面的污水還會倒流進屋。
這些房子不光質量有問題﹐結構也不合理。平房只有40平方米﹐一個廳﹑一間廚房和一個廁所﹐沒有一間臥室﹔樓房上下兩層也只有80平方米。符柏林說﹕“我們一家大小6口人﹐兒女都大了﹐加上老人﹐最少得有4間臥房﹐可分給我們的房子﹐算上客廳在內也只有3間房﹐叫我們怎麼住得下﹖現在只有自己想辦法往上加一層。”可是加層也存在問題﹐由於當時建房時用的水泥不合格﹐大梁承重不夠﹐得把二層全拆了重新鑄梁﹐才能往上加層﹐否則安全難保。
國家政策規定﹐移民建鎮工程必須按照城鎮住房標準規劃﹐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石首市《關於加強1999年移民建鎮規劃管理的意見》也明確規定﹕“移民建鎮佔地標準村莊宅基地每戶140平方米﹐集鎮每戶120平方米。建築標準二至三層為主﹐建築面積100-150平方米。”現實與政策之間的差距﹐讓村民氣憤不已。聞訊趕來的村民們對記者說﹐這哪是國家投入巨資的“移民房”﹐這種質量和結構根本不能常住。
■算不清的“糊塗帳”
這個移民點是為安置魚堤和連心垸的災民而建的﹐記者專程趕往這兩個民垸進行了採訪。說起房子的價格﹐群眾個個義憤填膺。
村民陳華欣算了一筆帳﹐國家移民建鎮政策是每戶補貼1.7萬元﹐除去市里﹑鎮裡分別扣下的2000元和3000元“配套費”﹐實際到戶應有1.2萬元。平房一套43.5平方米﹐按包工合同上的每平方米造價159.3元算﹐只要6929元﹔樓房一套83.5平方米﹐按合同上的每平方米造價152元算﹐也只要12692元﹐都達不到國家補貼金額。但村裡卻規定﹐買樓房的村民要按5400元﹑4600元﹑3600元和3100元四個等級交清現金﹐才能入住。
村民王歸華給記者看了村委會發的《關於移民建鎮房屋資金繳款通知書》﹐上面寫着“一間平房建房用資1.52萬元﹐除國家補貼1萬元外﹐其餘擴建資金5200元﹐要求你在2000年9月15日以前交清﹐如不按時交款﹐在9月15日後﹐房屋由村民委員會﹑移民建鎮辦公室強行拍賣。”村民紛紛質問﹕不知道這些“糊塗帳”是怎麼算出來的﹖
村民們連連上訪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鎮裡近日決定退給每個平房戶3000元﹐先發1000元﹐其他2000元說是等群眾交齊提留款後再下發。村民們說﹐這不是等於拿國家移民建鎮專款抵提留款嗎﹖
村民們反映﹐黃陵山村移民點的435套房子中﹐有344套平房和25套樓房都由村支部書記羅吉松指定包工頭來建﹐村民對工程的規劃﹑資金﹑施工和監理都是“一抹黑”。村民張金生拿出一份《關於移民建鎮村民自建戶建房的要求》對記者說﹐當初村民們對鎮裡的做法有意見﹐提出由上面統一規劃﹑監理﹐把國家補貼分到戶﹐由村民自己建﹐鎮裡就是不同意﹐但又找不出理由﹐於是下了這份文件﹐對村民自已建房的質量﹑工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嚇得村民們不敢再提意見了。
■副市長說要“嚴加查處”
在調關鎮﹐幾位鎮領導拿出一厚摞施工材料檢驗報告和招標驗收證明書﹐向記者信誓旦旦地保證“工程質量和資金管理絕對不會有問題”。但記者發現﹐這些材料只能證明由鎮裡統建的66套樓房的質量﹐災民反映最強烈的村建工程﹐並不包括在內。而且﹐工程中標通知書和工程施工許可證的落款日期竟然是2000年6月19日同一天﹐竣工驗收證明則是2000年7月20日發出的﹐難道工期只有一個月﹖
面對記者的疑問﹐鎮主要領導承認﹕招標書和工程施工許可證等文件﹐是後來補辦的﹔包給村裡建設的工程所用建築材料進場時沒有檢驗﹐但與鎮裡統建工程所用的材料出自于相同的廠家﹐質量肯定沒問題﹔整個工程沒有請工程監理單位監督﹐但已要求村裡組織村民代表自行監督﹐至於村民代表是怎麼選出來的﹐鎮裡不太清楚。
記者問及房屋結構不合理群眾不好住問題﹐鎮領導回答﹐國家資金就那麼多﹐只能修成這麼大的房子﹐村民不夠住可以自己在房頂上加層。石首市移民建鎮辦公室主任李貽鑒也表示﹐施工質量並沒有問題。
房屋質量到底有沒有問題﹖記者採訪了石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站站長熊先福。他給記者出示了2001年10月對這個移民建鎮點進行鑒定後形成的一份書面鑒定結果﹐上面清楚地列着八點意見﹕一是砌體沙漿強度普遍偏低﹔二是砌體組砌方法存在問題﹐砌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通縫﹔三是部份樓梯踏步有鬆動﹐產生沉降並與砌體沙漿脫離﹐造成樓梯間砌體產生裂縫﹔四是部份山牆抹灰裂縫空鼓﹔五是主體與散水坡之間均未灌漿﹔六是七棟三十二號基礎砌體鬆動﹔七是部份挑梁截面尺寸達不到設計要求﹔八是幾間房屋立柱垂直度超過規範規定。
石首市分管移民建鎮工作副市長周曉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鎮兩級政府對黃陵山村移民建鎮點成為“空城”一事﹐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地方幹部﹐心裡應該時刻裝着人民群眾﹐我們的內心無論如何不能唱“空城計”。對於這一事件的相關責任人﹐市里將嚴加查處。
這位副市長說﹐當前的移民建鎮工作應當從這件事中汲取教訓﹕一是移民建鎮工程的選點﹑規劃一定要合理﹐規劃確定後必須堅決執行。國家移民建鎮政策是中央﹑地方﹑群眾各出一點。但石首市近年來連續遭災﹐地方政府沒錢﹐群眾也沒錢。這種情況下﹐原由市規劃設計院做的規劃沒有得到嚴格執行﹐施工被多次改動。比如房屋間距﹐從消防角度講﹐不得小於3.8米﹐實際操作中減為了1.5米。二是移民建鎮工程不論是統建還是自建﹐都應該接受嚴格監理。黃陵山村移民工程村建部份出現質量問題﹐就是工程監理出現空白所致。近日﹐市里已制定移民建鎮工程連鎖責任制﹐將每個環節落實責任到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