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7日訊】昨天,網上一條消息引志無數關注﹕“今年39歲的廣東梅州市蕉岭縣農民王來生8年磨一劍,完成論證‘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受到國際社會重視。”乍聽起來這是一條大長中國人志氣的消息,可經過記者深入采訪,發現這是一條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
北京晚報報道, “哥德巴赫猜想”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古往今來,多少數學家殫精竭慮,仍無 法完全破解其中的奧祕,即使像中國陳景潤這樣的數學家也中介在研究方面邁進了一步而已。一個沒有受過系統高等數學訓練的人又是怎樣“完成了‘猜想’的論證”?
當事專家﹕不知此事
這條消息中有這樣一段話﹕王來生論證“哥德巴赫猜想”的消息傳出后,福州大學組成了以譚宜家教授為主的專家教授組對其語言進行了論證和完善。此后,美國數學協會、匈牙利數學院、英國數學及其應用學院、台灣東吳大學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紛紛來電來函,要發表王來生的論文。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記者在看到這條驚人消息后的第一時間采訪了文中提到的譚宜家教授,這位福州大學數學系教授對此極為詫异﹕“這篇報道怎么能夠如此不負責任呢?”
据譚老回憶,王來生先是輾轉找到福州大學數學系某領導,念其精神可嘉,同時禁不住王的百般懇求,這位領導向其推荐了譚教授。譚教授說,其實這種事對他來說并不希奇,曾有很多年輕人帶著自己對某些數學難題的化證前來求教,有些自負者干脆直言不諱地讓幫助做鑑定。每遇到此,他們都會在認真閱讀來稿的基礎上盡理肯定其可取之處,未了還會附上善意的忠告,一定要打好數學基礎,因為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
后來王來生還來過几個電話,但譚教授都沒再理會。“這篇報道中竟然稱福州大學組成以我為主的專家教授組對王來生的論文進行論證完善,我是當事人,我怎么都不知道啊,如果真有這個組,應該有一份專家鑑定意見和單位證明,這些東西又在哪里呢?而且既然國外媒体來信表示要發表王的論文,能否把這些來信向社會頌呢?”顯然,譚教授對虛假報道非常憤慨。
譚教授回憶說,王來生的論文題目是《利用數學技巧對“哥德巴赫猜想1+1=2”的絕對證明》,一看如此唬人的題目,譚教授就有點啞然失笑,“哥德巴赫猜想”根本就不能表述為“1+1=2”。對這樣的文章他完全可以置之不量,但譚教授還是非常認真地看完整篇論文,從文中所涉及的所謂“數學技巧”來看,譚教授斷定作者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高等數學訓練。“王來生所使用的方法衹是一些初等數論、排列組合及概率等,論存丰著明顯的漏洞,有些步驟根本推不干去。”
譚教授把論文退還給王來生,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王來生答應回去再想想。時隔不久,王來生就給譚教授打來電話,還過來几封英文信件,稱自己的論文經過修改潤色,已經投寄到世界權威數學雜志并被廣泛看好,還紛紛來信要求發表。譚教授在仔細看過王來生修改過的論文和所謂的國外來信后,善意地規勁其不必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因為用他的證明方法衹能死鑽牛角尖,而不任何結果。
譚宜家教授告訴記者,國際權威數學雜志的工作作風是非常嚴謹的,他們一般會在收到作者寄去的論文一個月內寄去書稿通知以及感謝信,但需等半年后才會出審稿結果。另外,像王來生提到的那些權威雜志是絕不會接收用中文寫成的論文。國外給王為生的來信譚教授已經看過,其實就是“書稿通知”,而且毫無例外都要求王來生將論文先翻譯成英文。“可能是信中有那么几個出版、發表的單詞,讓他誤以為真了。”
廣東省版權局答複﹕純屬無知
這條消息還說,王來生的這篇論文通過了廣東省版權局的登記,這是目前中國四百多例同類論文申報中惟一獲准登記的著作。但記者從廣東省版權局得到的確切答複則是﹕“這種說法純屬對版權法的無知”。
据廣東省版權局專門負責版權登記的陳冬云女士介紹,國家版權法保護的是版權人的利益,不論誰來登記,衹要能交付足以證明自己是某精神勞動產品版權人的資料,國家即允許登記。王來生的確到廣東省版權局做過登記,但這衹證明他拿來的那篇論文的確是他寫的,“其他問題什么都說明不了”。
最后,陳女士特別聲明﹕“版權局衹是負責版權登記的專門機關,并不能論文正確與否。”
家屬村長說王來生不在家
記者多方聯系,一直找到王來生的家鄉–廣東蕉岭縣廣福鎮葉田材,但据其家人介紹,王來生不在家,他先去了廣州,然后直奔北京。“他去北京能干啥,找數學家看他寫的文章唄,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果然,當記者撥通葉田村支書家的電話后,一聽是北京長途,這位支書的第一反應就是“王來生的猜想通過啦?”据他介紹,王為生早在8年前就開始搞他的猜想,成天琢磨“1”、“2”的問題,還經常去廣州、北京買資料,家里光演算的稿紙就堆了老高,“快赶上陳景潤了”。“他家里的生活還湊合,但他總這樣搞,也不知能搞出啥名堂。”
“哥德巴赫”不斷被猜想
“可以負責任地說,‘哥德巴赫猜想’不僅業余數學愛好者做不出來,就是數論專家在沒有采用新方法之前也是不可能證明的。”昨天,中國科學研究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科研處的陸柱家研究員告訴記者,由全國各地數學愛好者所寫的所謂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科研處每周都會收到,而且一些人還直接寄給一些著名科學家,有許多也被送過來。
据陸柱家研究員介紹,剛開始,為了不打擊這些人的積極性,院里還給每人回信,但有人還是不斷寄來,很讓他們頭疼。對于這些文章,專家的評價是﹕几乎沒有一篇是有價值的。陸先生還介紹說,200多年來,衹有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的證明結果最為接近“哥德巴赫猜想”,但也沒完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完整的表述是“一個大的偶數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它不能被寫成“1+1=2”,衹能稱作“1+1”、“1+2”。(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