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4日訊】對于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來說,這個企業是他的新世紀希望——同時也是中國億万農民的希望事業。
大洋网報道﹐“它使我成了中國內地首富,也使農民們掙了錢”,這位農民的儿子在馬年來臨之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最近,劉永行兄弟的希望集團在美國《福布斯》雜志舉辦的2001年度中國大陸私營企業資產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擁有83億人民幣的淨資產,希望集團主要從事飼料生產。多年來,劉永行的一項主要工作便是在通往全國農村的大小公路兩側盡可能多地刷上飼料廣告,大意是:“購買希望飼料,讓你家的豬長得又肥又壯!”
到2000年底,這位54歲的富豪已在全國建立了100多家飼料加工厂。
但是,20年前劉和几位兄弟創辦第一家養鵪鶉的公司時,全部的資產僅有1000元人民幣。“我們不得不賣掉手表、自行車去換取第一筆投資,來購買那些可愛的小鳥”,他說。
然而,情況很快有了變化——當精明的劉氏兄意識到,在一個農業大國里,生物生態學有著多么的重要。
“我們開始用鵪鶉的糞便去喂豬,用豬的糞便去喂魚,用魚沙去喂鵪鶉。這樣,我們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態鏈。”
劉永行的生態鏈与自然界的模式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用計算机去控制其運行。這在那時的農村還是很少見的。
中國農民開始認識到劉永行的模式很有效,于是,許多人來要求幫忙。劉氏兄弟發現了一條致富的途徑。
從某种意義上可以說,后來名播四海的“希望牌”飼料的創意正是來自最初的“鵪鶉糞發現”。這個品牌最終把進入中國的所有洋飼料都打敗了。但是,其配方仍然保密。
如今,劉永行和他的兄弟已經告別了自行車時代,他們有了自己的轎車,可以到國外去旅行、講課,還能在中國的人大會議上發表意見。
而許多農民也獲益匪淺,他們依靠希望飼料,建立了大規模的養豬場,賺到了錢。
“這其實不是一個經濟奇跡,而是一個政治上的創造,”劉永行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就像一把重錘將一塊大石頭砸碎,而希望集團就如同碎石下的一粒种子,迎著滲入石縫的雨水成長。”
劉回憶說,在60、70年代,家庭要想養鵪鶉是非份之想,會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尾巴”。
他說,希望集團的事業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后獲得了快速發展。自此后,公司制定了向全國擴展的戰略。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科技。与許多農民不一樣,劉永行是一位大學畢業生,專業是數學。他還曾獲得過原國家科委頒發的“优秀民營科技企業家”稱號。
劉永行稱他的最大希望是使中國所有農民都富裕起來,縮小城鄉之間的差別。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不滿足于僅做中國的“飼料王”。在2001年,劉永行首次邁出了國際化的步伐,在越南建立了兩家飼料厂。
“我們已經入世了。為什么不在國際舞台上闖蕩一番呢?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世界各地的豬寶貝們都在快樂地吃著希望飼料。”雄心勃勃的劉永行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