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2日訊】日前,由徐靜蕾、耿樂主演,張一白執導的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已正式通過電影局審查,并在北京舉行了一個小型看片會。南方都市報消息﹐到會的各位記者和專家都為影片制作的精致程度和別出心裁的表現手法贊嘆不已。而影片現代化包裝下的現實題材故事更是引起大家強烈的共鳴,記者們預測它將成為《一聲嘆息》后本年里最能引發關注和爭議的都市情感片。
-記者看片關注焦點
一、愛情的?七年之痒?:影片表現的正是時下最常見的感情問題,一對有七年感情的戀人在感情陷入平淡后將發生的故事。但導演似乎并不想找出原因,指明出口,只是客觀表現,但這种表現已足夠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
二、MTV式的拍攝手法:畫面不僅色彩鮮艷,還保持了清新之感,优美的音樂适時地在動感十足的畫面外響起,溫馨而詩意。
爭議焦點
一、內心獨白形式:影片展示主人公對鏡頭直抒胸臆的方式頗有新意,但易讓觀眾從影片完整的故事敘述中跳出,變為冷靜的觀察,而不能自始至終地融入到主人公的情感中去。對演員表演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令表情過渡不致于太過生硬。
二、文學化台詞:這是讓一部分觀眾非常喜歡又讓另一部分觀眾為之嘆息之處。喜歡的理由是台詞充滿哲理,令人回味;不喜歡的理由是念起來像讀課本,不大口語化。例如,建斌与小惠在床上踢腿那場戲中,有一段建斌的內心獨白:?回顧就是為了告別。為過去傷感,看來是她要向我攤牌,掀開人生新的一頁了。?
三、兩种風格:影片中寫了三對戀人,導演給予徐靜蕾、耿樂這對是溫情而略帶傷感的關注,而柯藍与范偉這對則充滿了喜劇色彩,輕松搞笑。兩种風格存于同一片中,优點是讓悲傷的故事不太沉重,爭議在于全劇的風格不大統一。
-導演專訪﹕不足都在預料之中
記者:你以前拍過很多廣告片、MTV,但卻是第一次拍電影,是不是感覺憋足了勁?
張一白:對我來說沒覺得特不一樣,拍任何一种,我都是站在監視器后,只有配上音樂、光效時,我才感覺到這是一部電影,挺激動的。這些工藝過程對我來說都是一樣,我都是以最高要求在拍。
記者:第一部電影為何會選擇這樣的故事?
張:因為它是我這几年來一直想表達的感情的一种。
記者:看了完成片后自己滿意嗎,有沒遺憾?
張:接近我的想像,我即使看過很多遍了,還是會被感動,相信也會感動觀眾。故事不离奇,講的就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感情狀態。所有遺憾都是預料之中的。
記者:你是廣告導演出身,在片中我注意到你也挺注重表現形式,比如說演員對著畫面外觀眾講述內心世界等,這些會不會影響觀眾對故事本身的關注?
張:這些手段讓我有种新鮮感,很多人看完說不喜歡踢腿那場戲,但我認為這是真實心理与生活狀態,我做MTV導演肯定會影響到影片的風格,尤其是在表達情感傾向上,我用了視覺音響畫面來表達,像MTV,但我認為手段無高低之分,只要能感動觀眾就行。
記者:你認為主角的表演在片中是否出色?
張:應該說這部片子發掘出了耿樂生活中敏感而內向的一面,他和徐靜蕾的表演在原有基礎上都有發展,還能撞出新的火花。
記者:電視劇《讓愛作主》、《牽手》都是關注婚姻和第三者,但電影卻是第一次吧……
張:這部片子与那些電視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們都將婚姻的聚散离合歸結為第三者的出現,而我的影片只是從感情角度探討一個限度問題,是表現一种客觀感受而不是追究原因。
記者:片名為何會定為《開往春天的地鐵》呢,是不是象征著主人公的感情出口充滿希望?
張:只要情感存在希望就總是有。地鐵是影片的一個載體,它是很典型的新城市象征,另外從心理層面上說,地鐵里人來人往看似沒有關系,其實內心里總在發生著一些關系。希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看完后能發現城市的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