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18日訊】流沙似箭,寒風如刀。這里是緊鄰蒙古國邊界地帶。1月16日記者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中旗采訪,正赶上降溫天气,大風挾寒流、卷黃沙掠過烏拉特草原,也刮痛了記者的心。
新華网報道﹐這就是我們的草原?!上午從烏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圖鎮出發前往甘其毛道口岸,一路北行滿眼蒼涼,視野所及的遼闊草原上沙礫和黃沙已成了主角,一些草場上已出現了波紋清晰的流沙丘。被當地牧民稱作“老虎丘”的藏錦芥灌木叢零星地貼附在黃沙和沙礫之中,而“老虎丘”上的藏錦芥草也已顯得十分稀疏。
藏錦芥草是草場退化的標志,也是草場“最后的衛士”,一旦失去了藏錦芥,草場就應該稱作沙漠了。
越野車駛過川井蘇木(鄉)就進入巴音杭蓋蘇木了,遼闊的草原伸展到這里距离蒙古國的邊境線已經不遠了。這個与蒙古國接壤的蘇木的草場,景象更加凄涼。
這就是牧人的家園?!駛入巴音杭蓋的圍封禁牧區內,不時能看到牧民的房屋,但房屋上消失了裊裊的炊煙,牧場上不見了成群的牛羊。烏拉特中旗畜牧局副局長梁金榮說:“剛剛走過的川井蘇木圍封禁牧了20万畝,這個蘇木圍了80万畝,去年旗里給每戶牧民發放了2万元,并和牧民簽訂協議,5年內草場圍封禁牧,草場5年后使用權仍歸牧民所有,這80万畝共遷出93戶牧民。”
畜牧局司机鄔永插話說:“現在國家拿錢讓牧民遷走,其實再過几年黃沙也會把他們逼走。圍封區的牧民知道這一點,有的牧民把羊處理掉進城打工了,有的投親轉友去了,有的去了河套灌區了。”
快進巴音杭蓋蘇木所在地時,越野車加力猛沖才走過橫在公路上的一段沙丘。路西一所小學的鐵門被黃沙封了,琅琅的讀書聲沒有了,因為93戶牧民從這里遷走了,記者不禁在想:此刻他們各在何方?是否重新拿起了課本?
路旁的一家名叫“達康酒店”的飯館門前已封堵了半房高的沙子,旁邊的兩三家酒家和店鋪也都關門停業了。几乎所有住宅的房前屋后都被小沙丘封上了,街上几乎不見行人。盡管記者十多年來經常在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等沙漠地帶采訪,但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猙獰而凶惡的黃沙,而這是在草原。
鄔永師傅嘆口气說:“這地方十多年前還是好草場,也就是十來年的功夫成了眼前的景象。”巴音杭蓋副蘇木達(副鄉長)洪偉告訴記者:“現在這里包括糧站職工也就剩11戶人家了。”這個蘇木最高峰時牲畜達到11万只,今年只剩下4万多只了。
离開禁牧區想找几戶牧民采訪,連找几戶牧民,門都上了鎖,羊圈里空蕩蕩的。梁金榮副局長告訴我們,這些牧民也投親靠友倒場去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