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16日訊】過去的一年中國圍棋留下的閃光點并不多,常昊九段雖然在三星杯半決賽中2比1擊敗李昌鎬九段,終結了“石佛”對外國棋手番棋不敗的神話;農心杯上前几位上場的國手人人建功,取得了三國擂台賽有史以來的最佳開局;劉昌赫登陸圍甲,曹薰鉉、李昌鎬師徒也將出現在今年的中國聯賽上;但是,常昊最終功虧一簣,2001年中國棋手依舊兩手空空;農心杯因有當今世界最佳“拍檔”曹李師徒擋道,鹿死誰手尚難預料。我們引以為豪的職業聯賽雖引進了劉曹李几位天王級的棋手暫時吊足了媒體和棋迷的胃口,但從規范的職業化標准來衡量,我們的圍甲聯賽還是一個新生儿,离直正意義上的職業化、產業化還相距甚遠。后馬常時代的困惑
1996年中國圍棋進入馬常時代。馬常雙龍5年來基本上在國內頭銜戰中居統治地位。在世界賽場,除了2000年的俞斌沖冠一怒外,尚無人能与馬常所取得的成績相提并論。也就是在1996年前后,馬曉春曾自信滿滿地說還可以稱雄10年左右。夸下如此海口,當然是建立在自身雄厚的實力基礎上。
進入2001年,馬曉春明顯不在狀態,下半年雖然強力反彈,但三星杯半決賽与曹薰鉉的兩局棋和常昊的名人五番棋依稀露出“江郎才盡”的跡象。中國圍棋的兩位領軍人物馬曉春是否走下坡路?常昊何時實破世界冠軍這道瓶頸?這就是后馬常時代帶給我們的困惑。這一環節如果不能有大的改觀,中國圍棋短時期內從總體實力上尚不足以撼動韓國圍棋的壟斷地位。新賽季攻略
由于“應氏杯”四年才舉辦一次,“興侖杯”停辦。“丰田杯”世錦賽、“豪爵杯”女子世錦賽适時地出現在世人面前,給世界圍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同時給各國男女棋手提供了盡情施展才華的舞台。
雖說近几年的中國圍棋不如意之事常七八,韓流也隨之席卷全球。但隨著馬曉春的蘇醒,常昊功力的增進,俞斌王气漸顯,小虎輩的日趨成熟,我們沒有理由對本賽季失去信心。在去年下半年的農心杯和三星杯上也許就昭示了中國圍棋今后的走向。國家隊重拾“集體研究”、“加壓棋”的法寶,競爭的氛圍明顯加強。成績与環境与付出是互動的,2002年中國圍棋取得新的突破可預期!
2001年中國圍棋歉收,使國手們憋著一股气。失去的終究失去了,在此祝愿國手們將怒气化為勇气,將包袱丟給對方,輕裝上陣,韓流又何足懼!
(圍棋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