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洛僑中心續與大洛杉磯臺灣會館為推展臺灣本土藝術文化,6月8日舉辦第三場「臺灣藝術系列講座」,臺美人藝術家陳文石以「早期臺灣新美術發展史二」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美術與社會動脈息息相關。反應社會、看到社會命脈,與文化藝術、人文核心素養相輔相成, 唯有打開心胸接受新的文化藝術,通過了解、學習,才能豐富生活內容。

陳文石表示,他從小立志當畫家,從高中到美國留學一直在這個領域當中薰陶鑽研,不求名利,朝向理想,活到老學到老,如今70多歲未曾停歇過,不只是學習前人,溫故知新,在學術上還要能有所突破。
當天的演講,陳文石還從西洋文藝復興、建築工藝、美術精神談起,續而介紹臺灣早期日治時代以來的多位大師,包括黃土水、陳澄波、藍蔭鼎、廖繼春、李石樵、林玉山、陳進、郭雪湖、林之助、陳敬輝、楊三郎、洪瑞麟、李梅樹、顏水龍、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黃榮燦等人。
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朱文祥、洛僑中心主任翁桂堂,大洛杉磯臺灣會館董事長田詒鴻、美洲臺灣日報社社長李木通、前國大代表許丕龍、臺美人歷史學會會長鄭炳全、僑務委員溫玉玲、文化學者林衡哲醫師、畫家李淑櫻、林白,雕塑家楊平猷、經文處副組長葉立傑伉儷、洛僑中心副主任簡槙男等人前往聆聽。
朱文祥表示,一個國家的文明到一定層次,人民不是只有在食衣住行的基本需求,而是有更高層次藝術的展現。臺灣在過去經過清朝時代、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到現在完全開放的民主時代,所代表的就是一個文明史的發展。這也顯現臺灣從以前封閉的時代到如今,藝術最能展現出有思想自由,才能創造藝術的文明。他說,對於藝術的嚮往即是人類文明的具體展現,因此,如陳文石等畫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且由他們的畫作關心社會的脈動。而今天的講座也將讓大家對臺灣的真善美有更深層的認識。
翁桂堂說明,臺灣本土藝術在多元文明影響下,具有強烈的臺灣特色,可惜很多年輕世代不熟悉。而臺灣本土藝術系列介紹,就是希望透過活動將臺灣藝術多元內涵介紹給鄉親認識。田詒鴻也表示,希望繼續舉辦藝術講座,並鼓勵臺美第二、三代藉由活動了解臺灣藝術文化。◇
責任編輯:李欣